设置

关灯

第十四章 物是人非旧容颜

自己问及此事,杜立德亦坚称“地球是圆的”,还譬解了一大轮。虽然还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是,自己的“九州大陆,平坦无际”的观念,已经开始发生动摇了。

    关于大地是圆是平,楠本稻的说法,和杜立德,如出一辙,并认认真真,反复譬解,慈禧虽然依旧没有真正想通、想透,但是,已经大致认同“地球确实是圆的”了。

    嗯,拿关卓凡和楠本稻、杜立德做一个对比----

    关卓凡是怎么跟自己和“东边儿”譬解的?

    如果大地是一个圆球----

    东边儿说,“咱们是住在上面,那倒还好,洋鬼子住在下面,那岂不是大头朝下,都掉下去了?”

    关卓凡咋说的?哦,“或许,洋鬼子练就了一门大头朝下走路的功夫,也未可知……”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这么说,不就是在哄小孩子吗?

    哼,这个混蛋,说的轻一点,是“谀君”,说的重一点,就是“欺君”了!

    楠本稻的做派,初初的时候,慈禧颇不习惯,也有不止一次慈颜不悦,可是,到了后来,却想通了:

    杜立德也罢了,到底是客卿,日本的仗打完了,领了爵位和赏赐,就可以拍拍屁股回美利坚去了,并不用怎么刻意讨好中国的皇太后,可是,楠本稻不同啊!她们母女,今后一生,尽系于中国,她不肯“谀君”,这,可是真正的“忠荩”啊。

    那么,“谀君”的那一个,算不算真正的“忠荩”呢?

    不晓得。

    楠本稻既然不肯“谀君”,对自己的那位“恩主”,也未必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做违心的俯从。

    拿现在的话说,楠本稻是那种……嗯,有着“完整而成熟的世界观”以及“独立的人格”的人。

    慈禧之所以对楠本稻“亲如姊妹”,并加恩“朝议大夫恭人”,固然是因为她医术高超、尽心竭力,以及李莲英说的,“圣母皇太后如果发闷,想找人聊天儿,只好找楠本先生了”----事实上,楠本稻已经成了慈禧的没有老师名义的老师了。

    除此之外,基于楠本稻的品性以及她和关卓凡的特殊而微妙的关系,慈禧认为,楠、关二人之间,并非全然无隙可乘,而她,实在是太需要在关卓凡那儿,打进一根自己的楔子了!

    因为,这十个月下来,关卓凡这个人,她是愈来愈看不懂,愈来愈放心不下了!

    这种深刻的疑虑,并不是今天才生了出来。

    当然,也不是一到天津,就生了出来。

    李莲英说,圣母皇太后刚到天津的时候,“兴致很好”,其实,何止“兴致很好”?

    一离开紫禁城,慈禧就觉得,天更蓝了,云更白了,空气更清新了,阳光更灿烂了!

    愈近天津,兴致愈好!一路之上,慈禧言笑晏晏,玉儿和李莲英都说,上一回去天津,圣母皇太后的兴致,似乎也不如这一次这么好呀!

    待銮驾上了那条“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黑色大路,慈禧说了这么一句话,“好了,就快到家了!”

    同车的玉儿,听在耳中,心中热热的一跳。

    銮驾进入官港行宫,走下黄金马车,慈禧又说了一句,“唉,总算到家了!”

    彼时,她微微的仰着脸,眯着眼睛,脸上那种迷醉的神色,给玉儿和李莲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个时候,慈禧的心里,是真的把官港行宫,当做了自己的家的。

    官港行宫的面积,自然远不及紫禁城,可是,紫禁城大多数地方,没有特别的由头,皇太后都难以涉足,在宫里,慈禧真正的活动的空间,其实不过就是长春宫、养心殿两点一线,再加上个御花园,有时候,去钟粹宫说个事儿、串个门儿,仅此而已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