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二十三章 策应(四)

、105连以及一个挺身队火枪手中队,共730名火枪手,以上这4000多战兵组成了对扬州城的首批攻击部队。

    他们出发后,挺身队第三大队4个中队(已征粮返回)和剩下一个黑八旗步营,总计约1800战兵留下守营寨。莫茗带着相对精锐的挺身队第一大队全部、陆军第102连以及骑兵大队前出,组成第二梯队,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与这约5000战兵一起前出的,还有2500名举着长矛、战战兢兢的军夫队军夫。

    对于攻城战,东岸人早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则了。那就是与野战一样,充分发挥炮兵火力,让炮兵唱主角,以火力摧毁敌人的据点或任何攻击行动,尽量避免陷入与敌人短兵相接的境况中。当然,真正打成什么样还是要靠士兵与基层军官们的素质,如果都是本土训练有素的陆军,那么清军在密集炮火与排枪打击下自然没机会靠近。但如果是翟从谔部这帮土匪出身的士兵,虽然整训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打成啥样真的很难说……

    扬州城的面积很大,城内有河流、戏院、园林、寺庙、军营等各种建筑,人烟辐辏、繁华无比。一年半前,因为东岸大军虎视在侧,彼时统兵攻破扬州城的多铎未敢实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导致麾下满蒙八旗士兵们大为不满。虽然事后扬州绅民也很是被大大勒索了一番,但终究是保住了性命,比历史上强多了,而在此刻,已经置于清廷统治下一年多的扬州城很快又因为其地理位置恢复了大半繁华。

    此刻东岸大军入城后所见到的便是这么一幕。堵在豁口处的清军虽然抵抗得还算激烈,但血肉之躯如何敌得过炮口飞出来的金属弹丸,因此在死伤了近三百人后。堵缺口的两营江西兵便不再理会军官的命令。开始沿着城北厢的大街后撤。恰巧此时北厢大街上又有三千余扬州团练赶来增援。这些人与后撤的两营江西兵撞做一团,咒骂声、呼喝声、警告声此次彼伏,大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听不懂谁说的话,总之是混乱到了极点。

    而此时刚刚涌进城内的东岸军队也有些晕。无论是那打头阵的翟从谔部两千青州兵,还是紧随其后进来的七八百名东岸火枪手,他们都被扬州城的繁华吓了一跳。尤其是那些来自“大都会”平安县的陆军第104连的火枪手们,他们何时见过如此繁华的通都大邑?以往所津津乐道的东方港、布宜诺斯艾利斯、亚松森甚至利马在这座宏伟的东方城市面前都是渣啊。那些充满单调、厚重风格石质建筑的城市怎么能够和这座神奇的城市相比呢!

    “不要分心!弓箭手迅速抢占街道两侧制高点!”“八旗新军步营、火枪手护卫炮兵清理两侧建筑!”“不要冒进!与你周围的弟兄们靠拢,清理一处占领一处,不能在后方留下钉子!”“注意,前方还有清军步队,小心他们的反冲击!”“迅速通知军夫队上来,带好灭火工具与畜力抽水机,小心敌人火攻!”

    还没等担任前敌总指挥的茅德胜说什么,下面的中低级军官们的口令声就已经此起彼伏,他们专业的战斗素养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保证了他们在任何时刻都能做出合理的决策。他们是这支部队最大的财富之一。

    清军果然发起了反冲击,溃退下去的江西兵与扬州团练一起连续向北城豁口处发起冲击。但身披重甲、手举4.2米长矛的黑人士兵排成密集队形,将这些敌人远远挡住。而在他们的间隙内,七百多名火枪手从容地击发手中的火枪,更别提还有8门装满了葡萄弹和散弹的大炮了,总之冲来的清军像割麦子一样倒下,短短时间内便死伤了数百人,这令他们的士气再度崩溃。

    扬州城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东岸人进入的自然是旧城了。翟从谔接到了茅德胜的指示,开始率领儿郎们清理两侧建筑。已经统一换装了东岸土黄色军服与大盖帽的青州兵们凶狠地撞开街道两侧建筑紧闭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