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八章 济南(五)

终。

    鲁国男败退后,清廷在东昌府内已再无有力兵马,原本被压制住的榆园军顿时一发不可收拾,不到旬月间,除少数几座州城外,东昌府几乎“全境沦陷”。少数地主团练武装坚守的州城就如那汪洋大海中的孤舟一般,随时有被倾覆的危险。而东岸人这时候也没闲着,他们派出小股部队,携带几门轻便火炮,协助榆园军击破清军顽固据守的城池,省的等日后清军杀回来时还有接应地点。

    摆平东昌府,茅德胜打探到德州的勒克德浑已被清廷下旨拿办,李率泰被革职(许戴罪立功),清军也一直逡巡不进后,心中起了一丝捡便宜的心思。于是,他先是在聊城附近搜集了大量粮草,然后就连后方运送的火药也不等了----先用缴获的清军劣质火药,便率领大军向北进发,往德州而去。

    随他一同出发的有东岸陆军三个步兵连、两个炮兵连,黑八旗三个步兵营,挺身队大部,仆从军董学礼、秦尚行、谢迁、陈之龙等部,共计大军四万五千人(含一万五千军夫),堪称是东岸在山东的部队之精华了。剩下的挺身队第四大队2000人,仆从军翟从谔、牛成虎部,以及前阵子遭到重创的义军丁明吾部,则屯驻在济南至泰安州一线,一边联络正在兖州府大闹天宫的杜冲,一边隐隐压制住此刻已合兵一处的高第、孔希贵两军残部近九千人。等到杜冲彻底瘫痪清廷在兖州的统治,下一批物资也经小清河运抵济南城后,邵树德说不得也得率领留守的部队南下,击溃这两支阴魂不散的清军残部,彻底抵定南方。

    清廷对山东骤然恶化的战局准备不足,七八万兵马竟然挡不住那天杀的黄衣贼,如今眼看全省即将沦陷,但却无力救援。盖因如今山西战场正到紧要关头,清廷多方抽兵,却仍有捉襟现肘之感,至今尚未全部平定地方上的叛乱,至于那据守大同的姜镶,短时间内看来更是没机会了。这座城池墙高池深,而“我大清”的大口径火炮又在山东和湖北损失良多,此时竟然拿一个大同孤城毫无办法,真是岂有此理。

    山东是必救的!这是清廷上下的一致意见。虽然此时的清廷不像明朝,尚未养成大规模仰赖南方漕运的习惯,但运河被截断,商旅不通,地方上的困难也是很大的,时间一长,对清廷的损害也相当大。更何况山东这个地方毗邻北直隶,出兵可直捣京师,威胁太大,再加上黄衣贼船快炮多,天津、锦州等战略要点都在其威胁之下,不拔除山东半岛上的黄衣贼据点,清廷上下是寝食难安,鞑子没法放心做强盗,汉官没法安心当汉奸,这如何使得!

    但要救援山东,兵从哪来呢?山东就不谈了,河南旷野千里亦是无兵,北直隶倒是有一些人马,但拱卫京畿责任何其重大,岂能轻动。那江北准塔麾下的那三万余人呢,一样是不敢动!黄衣贼最近动作频频,眼见要在长江一带发动登陆战,这守御地方的兵马如何能调走?这样一看,清廷在山东包括邻近的江北淮安府,河南归德府,北直隶大名府、顺德府、广平府和河间府当真是没什么办法了,短时间内只能坐视黄衣贼攻城略地。

    邵树德对清廷的虚实当然看得很清楚。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恐怕还没有人比东岸人更能站在更高的台阶上俯视天下了,也没有人比东岸人对各自的战略意图和大势把握得更清楚了。敌在明我在暗,就是这么爽!

    不过知道清廷的意图是一回事,可东岸人自己该怎么做却也很伤脑筋。攻破济南是对清廷的威信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从长远来看清廷的麻烦将会更大;但就短期来看,如果清廷硬是不要脸、不管山东及邻近其他省的一些府县了,东岸人又能如何呢?清廷只要不在山西拖延太长时间,然后再刮地三尺竭力供养北方的那不到二十万军队,打下山西后迅速扑向山东,以善战绿营和满蒙八旗为主体,到时候东岸人说不得又得退守青州甚至莱州一线了吧----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