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河间(二十三)

机技术、化学染料工业、铁路机车、200吨水压机了吗?你就连砖瓦轮窑都玩不转吧?所以,对于来自俄罗斯的非国民劳务工,东岸人用得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出间谍的概率不大,不过该防的还是得防,这没有疑问!

    而话说随着俄罗斯帝国对地方上管控的加强,以及北方一些省份层出不穷的告状事件的集中爆发----一些俄罗斯人想去监狱里探视自己的亲人时,却被典狱长告知自己的亲人已经死亡或者干脆就是置之不理、拒绝探视----使得俄罗斯帝国的官僚体系终于开始了动作,加强了对地方上的管制,严厉查处了一些倒卖人口的事情,使得某些做得太过火的典狱长也锒铛入狱。这些政策的转变,无疑给了戈什金建筑公司一记重拳,使得他们招募移民的能力减少了不少,旗下劳务工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毕竟每年都有不少人转正的嘛),让人头疼不已。

    要知道,在东岸共和国的建筑行业,除了资金要充足之外,人手的多寡也是实力的重要体现。原本戈什金在与巴蒂诺、门德斯二人的竞争中,靠的就是人多势众,资本方面并不如何出色。如今旗下劳务工队伍的规模竟然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如何能不令戈什金愁上心头呢?长此以往,还怎么承揽项目!

    为了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戈什金除了派出大量人手返回俄罗斯,试图用钱重新打通关系之外,他也与东岸国家情报总局这种机构展开合作,派遣精干人手与东岸的情报人员一起深入顿河流域的草原,试图接触目前正在那边流窜作战的拉辛起义部队,看看有没有什么便宜可占,顺便再搞点人口回东岸----当地秩序混乱,愿意出走的移民不在少数,更何况那儿的生活本就艰苦,人民多为蒙古人后裔,常受俄罗斯人的盘剥,应当会有不少人愿意走。

    这个计划实施的基础就在于拉辛起义的部队一直在当地纵横驰骋,并多次打败前来围剿的沙俄地方军队。不然的话,若是当地秩序完备,沙皇统治严密(当然从征服这里的第一天起,沙皇的统治就没怎么严密过),你又怎么可能深入进去而不被俄罗斯人知晓呢?

    只不过,目前东岸人深入顿河中上游的计划似乎受到了一点挫折,因为他们派出去的第一批人员已经很久没有音讯传回来了,几乎就是一去不复返的样子。国家情报总局驻哈吉港的负责人有理由相信,这些人或许已不幸在顿河流域遇难,毕竟当地局势混乱,马匪众多,各路人马又打来打去的,他们这伙人人生地不熟的,出事的概率不低。

    戈什金对此也感到非常痛心,因为失去联络的人之中,有位年轻的翻译就是自己堂兄的儿子,这次眼看多半也是遭遇不测了。不过,戈什金可没太多时间悲痛,因为国家情报总局的人并不怎么满意前次的行动,据说这些人已经在酝酿第二次行动,并且将从哈吉港护卫队四百多人中挑选五十名精锐,另外还将在附近的鞑靼人聚集地招募五十名马上好手,然后凑足一百人编制的护卫部队,打算由他们护送国家情报总局的新一批人员与戈什金派过去的向导、翻译,第二次深入顿河流域,寻找传说中在当地流窜作战的拉辛起义部队并进行接洽。

    对于国家情报总局的二次行动,戈什金也很是无奈,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上,不然只怕他日后的日子会很难过。现在,戈什金只求他们的运气足够好,能够避开一路上犬牙交错的各方势力和多如牛毛的匪贼,顺利见到拉辛本人,然后建立起稳固的联系,从这场席卷俄国南部的农民起义中捞取足够的好处。顺便,作为此番行动的重要参与者、知情者,戈什金建筑公司最好也能从中获得一部分人口,以补充他们旗下越来越少的建筑大军----不过这些都是后事了,至少在目前为止,戈什金发现自己的公司还是只能靠手头那些个歪瓜裂枣继续承揽项目,比如这次稳稳拿到手的保义河大堤建造项目。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