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九十九章 智利的进展(五)


    中华民国初仍沿袭清朝建制。1913年(民国二年)奉天省设东、西、南、北、中五路,白山地区属奉天省东路道。[3]1915年改八道江分防巡检为八道江佐治局。1934年(东北沦陷时期)改属伪安东省。1937年划归伪通化省。1945年祖国光复后,划归安东省通化专署所辖。[3]1946年划归辽宁省。[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属辽东省。1954年8月20日划归吉林省,隶属通化地区。[3]1959年,3月23日吉林省委批准撤消临江县设置浑江市。[3]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府驻八道江镇,隶属通化地区。[3]1985年2月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通化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通化地区分治。通化地区下辖通化、浑江两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浑江市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子区。[3]

    1992年9月1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95号)同意撤销浑江市临江区,设立临江县。1993年11月28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3]237号)同意撤销临江县,设立临江市。

    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国函[1994]8号)批复同意将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4月,浑江市正式更名为白山市,辖临江市、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三岔子区和八道江区,市委市政府驻八道江区。[3]

    1995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白山市三岔子区,设立江源县。

    2010年2月22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的批复”(民函[2010]40号),经国务院批准,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截至2010年7月,白山市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浑江区、江源区、临江市、靖宇县、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浑江区。

    位置境域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6°7\'--128°18\'、北纬41°21\'--42°48\'之间。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东西相距180公里,南北相距163公里,国境线长454公里,幅员17485平方公里。白山市区面积1388平方公里。[1]

    地形地貌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在500-700米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之间。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最高峰;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米。[1]

    水文

    白山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浑江等。[1]

    气候特征

    白山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春季

    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市区年平均气温4.6c,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c,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c,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1]

    自然资源编辑

    综述

    白山市被称为“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