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 因粮而起的血案

,只要是在箭程范围内的敌人,绝对躲不过上千上万密集的箭雨,除了死亡或者逃亡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但是弊端却是这种攻击方式,非常讲究兵种之间的配合,非常讲究集团式的推进,还要将领的指挥能力非常强,可以随时洞释战场上的一切变化,另外,低级将领甚至士兵的执行力也要做到言行一致,如此,方可确保得了这种战法在混乱的战场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还有弊端,因为讲究士兵间的配合,讲究集兵团式的推进,因此而使得必须要有一定的地型才可以展得开兵力,兵力没能展开,那么这样的战阵便会大失威力,要不是刘易手下有着这么多超级武将,碰到不利于大军展开的地型,可以让猛将只率刀盾兵、长枪兵冲杀,否则,这种战法就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下的。

    嗯,最大的弊端,就是在进攻的时候,不能够做到自由灵活,像这一次攻击袁绍军大营,因为预想着会与袁绍大军有一翻缠战,所以,当袁绍军撤退的时候,仅用一小部份的兵力阻挡着刘易军士的推进,袁绍的大军就可从容离去。而戏志才一时亦没能命令军士紧咬追击,如此,才使得袁绍盟军还能保持着实力撤回到虎牢关。

    不过,任何的战阵,都是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战阵,只有临机决算的讲策,刘易相信,就这三国古时代来说,自己所想出来的这种战阵,应该是这世上比较先进的战阵了。

    随着发展,随着实力的增大,特别是随着洞庭湖新洲新文学府的开府,刘易给了不少后世先进的科技给学府的人去研究,刘易相信,只要制造出更具杀伤力的床弩,或者生产出更多先进的兵器,那么今后的兵种或者会更多种多样化,战斗方式,战阵的展开,亦会多种多样化。并且,今后只会适应各不同战斗的战阵,而不会只靠一种手段来夺取胜利。

    刘易才进入本来是属于袁绍的中军大帐,戏志才便迎上来。*有点不开心的道:“主公,那袁绍真该死,逃得太快了,现在他率大军逃到了虎牢,兵力还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我怕他会据关紧守,长占虎牢啊。”

    “哈。能够一战击退袁绍盟军十来万人,这样的战果,戏先生你还想怎么样?”戏志才不知道,其实刘易对这样的战果却是非常满意的。

    之前刘易就与袁绍的俘虏兵说过,不管怎么说,袁绍盟军,其实全是义兵,只是他们临时改变主意与刘易开战罢了。如今天下人可不知道其中这么多细未之事。在天下人的心目中,盟军终是盟军,是声讨董卓。顶着一顶大义帽子的军队。如果刘易当真的对袁绍盟军有太大的杀伤,传了出去,天下人又将会如何看待刘易?屠杀自己盟军的军士?所以,刘易最理想的想法,便是袁绍盟军与历史上一样,在董卓离开洛阳,迁都到了长安之后,盟军便离散,各自返归他们的地盘,好让刘易在洛阳从容布置。成立新朝,发展自己的实力。

    只可惜,盟军大部虽然离散,但袁绍居然还不死心,纠缠了几路诸侯大军想攻伐自己,所以。刘易才不得不率先发兵与袁绍对战。自然,发兵进军虎牢关,不管袁绍走不走,都是要的,因为必须要把虎牢关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如此,才可以对天下造成一种震慑,让天下诸侯不能随随便便的来向自己挑战。刘易相信,只要让自己从容的在洛阳一带发展三、几年,那么,到时候自己的实力便会大到可卷席天下的地步,提前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减少汉人元气的损失,以确保大汉国运长久不衰。

    如今,可不用太多的杀伤,便把袁绍惊退,这便是刘易想要的最理想的结果,要不然,刘易怎么会单单的率四、五万军马前来与袁绍交战?在洛阳暂时不会有人来攻伐的时候,刘易大可把那新招的军士一起开来,对袁绍大军来一次毁灭xing的打击。如果真是那样,袁绍哪怕是逃回到渤海郡,怕他一时半刻亦没有力量与公孙瓒等人开战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