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零七章 亲征的意义

之地?若有半点意外,叫我等文武又如何自处?”闵贡跪在龙座之侧,大声的劝谏道:“为了我们大汉社稷,为了我们大汉的发展,为了我们大汉的振兴,请皇上三思,此次远征,万勿再以身涉险了!何况,万里征程,舟居劳顿,我等为人臣子的,本应为皇上分忧,又岂可让皇上如此劳累?请皇上留在洛阳,主持我们大汉发展大局!”

    “请皇上三思,不可再以身涉险,徒让我等百官,以及整个大汉百姓为之忧心!”

    许多老臣,也都跪倒一片,请刘易打消这次亲征之念。

    “皇上!”

    随刘易从印度一起回来的贾诩也出言劝谏道:“皇上,其实现在我们大汉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这一次远征,我们各方面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以我们汉军之威,所向无敌,一众将军,沙场无敌手。论谋略,贾某虽不才,但追随在皇上身边十数年,多少也习得几分本事,自问一般的问题,臣可决断。何况,不是还有荀攸及程昱先生他们一起出征么?他们之才华,远在贾某之上,有他们一起,为我们这次远征的事出谋划策,绝对出不了问题。”

    “皇上!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子龙也认为,此次远征,皇上大可不必亲往,有子义,子良他们一起统军,还有张辽,张合等等一众大将军,我军必可战无不胜。所以,请皇上三思,请皇上留下!”

    赵云也跪劝刘易。

    一个个大将,也都出列来劝谏。

    其实,这些文武所言,都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大汉,兵强马壮,尤其是谋臣军师,以及军将方面,几乎都是一些当世最厉害的人物。

    可以说,就算是刘易随军出征,恐怕也不会再有让刘易动脑子或者是动手的地方。

    刘易随军出征,随了可以给大军鼓舞一下士气之外,平时基本就不用出面。随军出征,也就等于是随军游行。

    其实,刘易本人,似乎也没有一定要亲征的理由。

    历史上的皇帝亲征,那只是在对敌没有太大的把握,皇帝亲征,可以激发出军士的斗意,以及对战争胜利渴望的决心。

    但是,现在的汉军,并不需要刘易亲往去激发士气,更不需要刘易这个皇帝去坚定军士的决心。这些,汉军都不缺。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汉军,真的太过强大了,满朝文武,自上到下,到民间的百姓,都从来都没有想到汉军还会打败仗。只要汉军一出,就有必胜的把握。

    刘易还真的差点被他们说服。

    另外,从后宫前来的一众女人。她们也加入了劝谏。

    皇后,也就是万年公主,她先代表刘易的女人劝道:“皇上,我们妇道人家,本不应该干涉朝政,但是,这事儿,哀家觉得,并不算是干涉朝政。皇上事事躬亲,这当然是圣明之君的象征。可是,这次的远征,我们汉军有着必胜的把握,皇上亲征,仅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皇上亲不亲临,并不影响最终的胜利。所以,请皇上为了我们大汉社稷之计,请皇上留下主局朝政。“

    “皇上,臣妾不想妄言,但请皇上为了大局之计,还是留在朝中为好。皇上在,我们满朝文武,整个大汉百姓的心就在,神定。大汉便安。“阳安公主亦一脸清冷的样子,直劝刘易。

    刘易沉默了许久。

    脸上没有什么的表情,脑子里也不停的转着,思量着自己亲征是否有意义,是否要留下。

    刘易心底里,其实也很想留下,安安逸逸的快活过日。

    不过,考虑了一会儿,刘易就从心底里否决了留下来的念头。

    他也很想,终日与自己的一众美人儿斯混,终日膝上弄儿,安享天伦。可是,他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起码,在全世界没有被收归大汉,在自己所能带来的后代科技没有传播下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