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四百一十四节 大放厥词

有真本事的人,哪里会在乎那些小伎俩----要解这天灾**的根子,还在于‘生产力’!”

    “何谓生产力?”

    “这个……就好比同样一亩地吧,我元老院麾下的天地会来种,一样种稻子,便要比本地百姓多收个几百斤----普天之下若能每亩多收个五十斤,不用四处开垦,便能叫百姓丰衣足食,纵然有灾,也不至于沦为饿殍。”

    黎遂球暗暗想,这厮如此的大话!他虽然不自己直接经营土地,但是也曾经在乡居住过,对收租情况了如指掌,知道种地完全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便能“大熟”。然而这样的年景,十年也不见得有一回。即使是大熟的丰年,每亩亦不过能多收百来斤稻谷,有什么种田秘法一亩能增产几百斤稻谷?真是闻所未闻。

    他倒也不怀疑崔汉唐吹牛,因为髡贼种地做工有“秘法”的消息早就传开了。去过琼州府和临高的人,回来都会争相诉说他们看到的髡贼的田地。

    若是髡贼能为大明所用,眼下大明的危局便可解。黎遂球不由的暗暗觉得可惜。且不说他们船坚炮利,就这种田做工,经商理政的任事之能,亦是世间少有。可惜!

    “学生不才,这生产力大约便是让土地多有产出的方法吧?”

    “正是。各行各业,莫不如此。凡事均以生产力发展为先。大明落到如今的地步,说到底,便是这生产力不够用了。人口滋生固是好事,却也是多了无数吃饭的嘴。过去是一百亩地养活一百人,人人吃饱穿暖,逢年过节还能吃顿酒肉,扯上几件新衣服;如今把地全开了出来种上也不过三百亩地,要养活的人口却成了一千人。亩产却还是老样子。”崔汉唐说得起劲,“况且这一千人里有那么几十个人不满足于吃饭,还要天天吃肉喝酒,拿着粮食去买鱼买肉,买绫罗绸缎,自然就得有许多人饿死了……”

    “如此说来,若是这一千人的生产力高了,哪怕只哟三百亩地,只要能增产,即使有人要吃肉买绫罗绸缎,也不会有人饿死?”

    “或许会有几个倒霉蛋饿死或者吃不饱,但是不会如现在这样,大家都要饿死,只能造反抢吃得或者干脆被杀了不用吃……就说我元老院治下的琼州,虽不敢说人人饱暖,至少无人饿死。”崔汉唐不胜唏嘘,“自古百姓所求最低,图得不过是个温饱平安而已。若是连这点都做不到,还有何面目坐在朝堂?”

    黎遂球虽然对这“生产力至上论”一时半会无法完全明了,但是这最后一句却是明白的----显然是指斥当今万岁。

    实话说,当今万岁虽然对老师对有些过分苛刻,未免有“阻塞言路”之嫌,然而他们也听在京师的师友们说过:皇上励精图治,旰食宵衣,可以说近几十年从未有过。所以不少人,也包括黎遂球,虽然对崇祯的施政有着各式各样的意见和不满,但是还抱着很大的希望。

    “我师尊言道:‘当今万岁,不好财色、勤政爱民,乃是一代圣君’,却是天下刀兵四起,民变沸腾?除了这生产力不足用之外,可还有其他道理?”

    “勤政?呵呵。”崔汉唐忍不住笑了:“明国的困局虽然不是他的责任,可是到如今不但全无好转,反而局势一日坏过一日,倒有一多半都是他的勤政闹出来的!越勤政这明国亡得越快!”

    “此话怎讲?”

    “他急于求治了!所谓好心办坏事----若无能力,越要办好事越要坏事!我看这些年来他的施政正所谓: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遽失措。如此反复无常之人当了皇帝,在贫道看来他的勤政只是瞎折腾!他先诛魏逆魏,后压东林----这也就罢了,都是前朝的余孽。然而年年换首辅又是这么回事?国家的大政方针朝令夕改,令地方官员无所适从。这样的一个人当皇帝,又没有识人之明,于大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