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零九章 得给女儿找个婆家了

城的大官回城了。

    和潼舔着干裂的嘴唇,问潘文得道:“干不干?”

    潘文得沉思良久,终于吐出两个字道:“不行!”

    “为甚!”和潼几乎要跳将起来,声音震天,“咱们干这一票胜过前面一路!”

    “就是因为这一票胜过一路,咱们才不能干!咱们装作梁山的人办了朝廷的人,势必声势不会小,越州还有咱们自己的人没有撤干净,不能逞一时之快,害了教中弟兄!”

    和潼见说,懵懂的点了点头,虽然还是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决定服从坛主的命令。

    ……

    “楼知州已经在月湖上摆下酒筵,转候程相公携千金驾临。今日的事,楼知州叫下官多多拜上相公,实在是招待不周,招待不周!”

    车队里第二辆马车上,传来一阵谈话声,说话之人正是明州通判。都说通判是朝廷用来制衡知州而设置的职务,但时间过了百十年,实际情况早不似大宋建国初年。

    要说通判这个职位权力不小,品级不高,到了这一团和气的年代,巴结知州还来不及,何来为了公事去得罪上官?听这通判的语气,只怕和楼知州就处得不错,一路上数次替知州解释,不能亲自陪贵客祭奠逝者的原因。

    “曾通判客气了,程某深感试可(楼异字)情谊!他是封疆大吏,执掌一州,如何能为私事而弃公事而不顾?倒是曾通判你,早间到此忙活半日,程某实在过意不去啊!”

    这程相公是北边一座府城的知府,按照大宋律现任知府是不能擅离职守的,不过又有规定,在职官员三年内累计可以请两个月事假。好在这位知府三年来从没请过一天的假,是以这次亡妻的父亲过世,他说什么也要亲自来送行,索性把事假都用上了。

    “相公如何说见外的话?恁是明州的女婿,下官正好蒙圣恩,在这明州为官,下官照顾好相公的住行,不是我的应有之义么?”曾通判很会说话,因他品级和身边这位相公差距太大,所以拍起马屁来毫无包袱。不像知州楼异,因为有一定身份了,有好些话当面都说不出来。

    程知府勉强的笑了笑,好像对这些马屁略有抵触,但看在人家辛辛苦苦忙前忙后的份上,也不好让他难堪。

    曾通判何等精明的人,见此人不喜欢听马屁,便和他说些官场之事,总之是千方百计的讨好他。说来也怪,为何一个不相干的知府用得着他这般趋附?

    原来,为官者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这曾通判已经闻得风声,听说这位相公下一步的去处,将是吏部。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将担任吏部侍郎。

    据说这是蔡、童两位巨头联手倒张克公张尚书后分果果的约定。童贯手下嫡系文官实在不多,而这位相公近年官声不错,十分争气,隐隐成为童贯在圣上面前力荐之人。

    想必楼异也收到了消息,是以对程相公招待得十分周到,在不失体统下,所有能做的事情全都做到了。

    楼知州的前途程相公决定不了,但起码他有本事可以坏你的事。而自己这个小小通判,则是成事坏事全在将来此人的一念之间,此时焉有不打好前站之理?是以变着法的在此人身上留下善缘。

    无奈程知府只是静静的想事,又担心对方下不来台,偶尔也答上两句,只是全副精神都放在早间遇上的奇异事情上。

    原来,这大过年的,也不知谁到过亡妻墓上上过香,问了左近的乡人,说是一个白衣书生,带着好些伴当过来,在夫人坟前磕了好几个响头,又烧了纸钱,跪在墓碑前自言自语说了许多话,最后留下祭奠的酒菜,这才离去。

    什么白衣书生?程知府不记得自己在明州有相识的后辈。其实到了他这个位置,巴结的人不可胜数,但关键是冲着自己来的话,起码要留个名讳罢?总不能讨好自己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