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二十四章 特别的入口

要人陪同,直接走入到了靠得最近的一处店铺内,然后半跪在地,用铲子开始挖地,一直挖到了大概半米深的时候,便发觉下面全部都是清一色烧制出来的大块青砖。

    林封谨抓了一块青砖来看,便见到了青砖的背面镌刻着五爪金龙的龙纹,顿时就呆住了,隔了一会儿才苦笑道:

    “真见鬼,我应该在看到了这条长街就想到的,明明就是史书上面记载的天街,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玺陵啊,这里乃是不折不扣的帝陵!!”

    原来林封谨之前读史的时候就见到过,说是大卫朝的某个帝王因为早年就经常害病,好几次差点死掉,因此一朝手掌大权就在“求长生”,直接的说就是怕死,他从二十岁的时候开始就服用各种丹药,然后还要派人去海外求不死药。

    这皇帝不消说,肯定是死得极快的,从十五岁亲政的时候开始,就已经身子骨十分虚弱,好容易拖到了二十七岁就一命呜呼,在史书上都是特别有名的,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好几次从死亡边缘的时候抢救过来的了。

    不过该来的总是要来,好在皇帝身体弱的好处就是,都知道他撑不久,所以可以提前的修死后的寝陵,这位卫宣宗却是有一个很大的癖好,就是喜欢热闹,人多,尤其是喜欢中都当中最热闹的这条中央大街,经常出来微服私访,混迹在热闹的人群中不知道多开心,因为他觉得人多阳气足,无常就不敢来索命了。这条中央大街因此经过屡次扩建,改修后,格外的繁华,甚至被称为天下第一街。

    正因为是这样,在修筑寝陵的时候,这卫宣宗就强烈要求在自己的墓里面弄这么一条长街出来,死了以后的话免得自己寂寞,也可以时时饱览自己喜欢的风物。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讲一讲大卫朝的政治制度,乃是采取的多人内阁制度。虽然也是对君王做出了多方的束缚,可也是确保了哪怕皇帝昏庸,也能够最大限度的纠正其对国家的伤害。皇帝确实是有最终裁决权和选择权,不过绝大部分的国事,都是先由内阁的一干大臣经过了审核批阅以后,再呈给他的,这就相当于已经是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皇帝的任性。

    比如说有证据确凿的杀人案,没有制度约束下,昏庸的皇帝就可能将凶手判为无罪,可是内阁呈上来的折子里面,很可能给皇帝的意见就是绞,或者说是斩。皇帝也就只能选择怎么让凶手死。

    又比如说是军国大事,内阁上下讨论觉得可以战,那么给君王的选择就是选择是这个月的初一出兵,还是这个月的初十.....

    当然,不排除皇帝也有自己主见,不愿意做选择题,要自己拿主意,这时候只要不是大事,往往会给点面子順着他,但一旦是很明确的大事,也往往会被内阁否决,由给事中进行封驳-------不过为了维护君王的权威,三封三驳以后,给事中就自动离职了,永远无法仕官,所以也决定了干这件事一定要慎重。

    这么搞的话,虽然后世的帝王显得有些窝囊,但一来权利被分薄到了内阁的所有人手里面,几乎就杜绝了权臣造反的可能,并且这么商量着,由一群老油条群策群力办出来的国事,也多半是比依靠某个君王一拍脑袋搞出来的决策要好得多的,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这是颠仆不破的硬道理。

    卫宣宗的要求自然是被内阁通过了,因为当时大卫朝的国力格外雄厚,经得起糟蹋败家,所以也就是想方设法满足了他的要求,在史书上便有记载,说是卫宣宗的寝陵里面有一条巧夺天工的“天街”,据说当年卫宣宗当年下葬之后,便有不少人梦到他从天街的起点走到了尽头,然后含笑登天而去。

    ***

    此时林封谨既然查到了这里的正主,那么当然就明白了过来:这里所谓的玺陵,乃是当年的卫烈帝顺便就改造了一下卫宣宗的寝陵,拿现成玩意儿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