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2 初见一龙(下)

唯诺诺:“诺。”

    荀贞出了他的窘态,出言解围,笑道:“高翁乡是勤劳节俭的。明府,你就管放心,他必能给乡民起一个的典范。”

    阴修完,县令朱敞也勉励了几句。

    高氏父子退出去后不,谢、费、冯、刘诸家的家主络绎赶到,依次登堂。

    阴修、朱敞分别抚慰劝勉,把他们都劝告、勉励了一番。

    谢、费两家还,不是没见过官吏,特别是费家,既是张让家的宾客,费畅又是郡中督邮,犹能存些镇定;冯巩的父亲冯温和刘家的家主刘翁两人长这么大,县令都没见过几次,这是头次见两千石的“贵人”、郡的太守,激动得浑身发抖,回话时都带着颤音。

    见罢大姓,阴修乡的行春就算完成。正事儿办完,可以闲谈了。

    待后一个登堂的刘家家主刘翁下堂后,他笑对荀贞道:“贞之,你这官寺的大堂未免也太了些,跟从我来此的士子们都是郡的俊杰,却只能让他们候院中。春虽回暖,风尚仍寒,院里一半天,怕是都冻坏喽。”

    荀贞离席拜谢,赔罪道歉,道:“贞乡中,消息闭塞,不知有诸多英杰从明府光临鄙地,没能及早预备,致使群凤受寒。贞之罪也。”

    阴修的能力如何,荀贞眼下还不能确定,不过通过短暂的接触,他发现这位任的太守至少脾气不坏,像是个脾气的人。果然,阴修没有问罪於他,而是笑道:“我只是与你笑罢了。你我两族原是姻亲,不必如此拘束。……,我自任郡,便思要访问高阳里,拜谒大贤。今趁行春之机,总算达成所望。来你乡中之前,我特地拜访了汝家诸龙。昔,夫子誉老子为龙,言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对这句话,我原来是只知其文、不知其意;今见汝家诸龙,方解夫子之叹!盛名之下无虚士!令我得益匪浅。只惜二龙早逝,六龙远游。”

    荀氏八龙中故去的已有两位,一个是荀悦的父亲荀俭,八龙之首,一个是三龙荀靖(叔慈)。远游的是六龙荀爽(慈明)。

    阴修叹了口气,惋惜地道:“吾闻许子将赞叔慈和慈明:‘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又闻国人美誉慈明:‘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唉,可惜啊,叔慈和慈明一个故去,一个没有家,使我未能诣前请教。”听他意思,对荀靖和荀爽是非常神往的了。

    荀贞心道:“我族中嫁到阴氏的便是六龙荀爽之,嫁给的那人得是叫阴瑜,也不知和这阴修到底是何族亲关系?”

    荀爽之荀采,嫁过去两年后,阴瑜病卒。荀爽疼爱儿,不忍她守寡,便又给她寻了个夫家,乃是阳翟郭氏的子弟。荀采不愿,因为之『自杀』。管两汉受礼教约束未深,对『妇』的贞节不太重,寡『妇』再嫁很寻常,可到底,荀爽没把这件事办,心办坏事,竟因此把儿『逼』死了,这纵非他之意,毕竟尴尬。

    荀贞和阴修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避开此事不提。避开不提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荀贞是个“心存大计”的人,为了能地实现他的“大计”,他当然渴望得到郡太守的支持。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郡之属吏多为郡人,而太守则是外郡人。一个外地太守来到郡,要想政令畅通必须要得到地士族、大姓的支持。强横的太守固能令一郡战栗,可若太守文懦,压不地大族,却也难免主弱臣强。一二十年前,有两句民谣:“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的就是这种情况。

    南阳人宗资汝南当太守,任与刘表等人齐名并称“江夏八俊”的郡名士范滂为郡功曹,结果政令就悉出范滂之手,他只是“画诺”而已。弘农人成瑨为南阳太守时,用亦名列“江夏八俊”的郡名士岑晊为郡功曹,结果也是大权落岑晊之手,他无所事事,唯“但坐啸”。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