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1 督邮属吏

    全文字无广告前天晚上没睡,昨天下午又办了一下午事,结果今天就起来晚了,下午又出去了会儿,更的也就晚了。(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十点再有一更。

    ----

    阴修有没有后悔,除了他自己,没人能知道。

    ……

    荀贞诸人出了太守府,郭图略向诸人一揖,召来候在门侧塾内的提灯家僮,自先行离去。

    钟繇瞧着他背影消失在夜色中,道:“郭公则素有智才之誉,往昔在郡中亦颇有美名,今为取三署郎官,为了一己之私而便就弃正忘公,不顾郡北数十万民之疾苦,令人嗟叹!”

    荀贞问道:“为取三署郎官?此话怎讲?”

    “国朝制度:岁举计吏为郎。每年岁末,郡国上计的计吏常有被留在朝中,诏拜为郎的。郭公则前任五官椽时虽无异迹,也还算守正奉公,能为百姓出声,今夜在堂上却为何突然一改前态,恍若两人?无非因其被府君任为了计吏,年底便要进京觐见公卿,自恃才高,以为取三署郎如俯拾地芥,将得志於朝廷,为自身计,故不愿得罪朝中的贵臣和权宦罢了!”

    钟繇的“三署郎”,是朝两类郎官中的一种。朝之郎官分为两类七署:虎贲郎、羽林三郎和三署郎。前两者专掌宿卫,兼及征伐,后者则是朝代的后备官员,虽无具体职掌,以散给事为职,但却是大部分高官的必经之路,一旦被外放,起步就是县令长、郡丞、侯国相。朝明帝年间,馆陶公主求为郎,明帝宁愿赐她钱千万,也没有答应,可见其职之清重。

    今天子西园卖

    官,卖的官里虽也有郎官,陈蕃上书:“陛下以郎一把菜”,但毕竟还没几年,且也只卖羽林、虎贲两种,没有最为清高的三署郎,郎官仍还算一个职位。

    钟繇道:“子曰:‘君子喻於义,人喻於利’。吾今信也夫!信也夫!”

    这是把郭图比作见利忘义的人了。

    荀贞、荀彧以为然,但都没有话。在谨言慎行这方面,他俩倒是一致。钟繇顿了顿,复又对荀彧道:“文若,今夜多亏了你,才能动府君。”荀彧不居功,谦虚了两句。

    钟繇问荀贞:“贞之,府君已,待他写完公牒后,便就再遣你巡行九县,驱除奸恶。你可有信心把此事做?”

    “贞必竭力而为。”

    “咦?我你似有忧色?却是为何?”

    荀贞实话实,道:“诸县长吏悉从外来,长则数年,短则数月就会转官别处,便是有害,亦不过数月数年,有限而已。豪强则不然,他们都是地人,长地方,百年不移,较之浊吏,对百姓的危害更大!但今夜在堂上,府君却只答应了手写牒文,驱除浊吏,没有提整治豪强。……,我之所忧,便在於此。”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等你把郡北九县的那些不法官吏驱逐走后,我会再请求府君的!”

    “也只能如此了。”

    话虽如此,荀贞还是很担忧。

    他不仅担忧豪强,担忧钟服不了阴修,而且还担忧荀彧整治郡北不法官吏的计策能否管用。如果郡北的那些不法官吏寡廉鲜耻,在了阴修手写的公牒后,却没有像荀彧的那样自辞离任,又该怎么办?究荀彧此计之意,当是“先礼后兵”之策,可是瞧阴修的意思,“先礼”,写公牒分明已是他的极限了,再请他“后兵”,施刑罚?几乎没有可能。

    ……

    他忧心忡忡,既是怜民,又是忧这些百姓日后会成为“反民”。在和荀彧、钟繇分手后,他回到督邮舍。前院,程偃、任、夏和那些个轻侠都还没睡,一边在树下笑,一边等他。

    他强打精神,与他们了会儿话,问了问他们这些天都做了什么,得知他们遵从他的命令,一直在舍内射箭习武,从没有出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