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0 归家诸事

次张家,张直面前搬弄是非,大荀贞的坏话,荀贞表面上是“侮辱”他,实际上项庄舞剑意沛公,其实是“侮辱”张家。谁不知道他费畅是张家的宾客?打狗还要主人,荀贞明显是没把他费畅的主人当回事儿啊!张直听了后,觉得他得有理,也很恼火。

    费畅心道:“少君已经意动,今天我再去推上一把,不愁此仇不报!”

    他眼里,张让权倾朝野,张家颍川自是无人能惹,只要张直答应出手,荀贞还不死定了?

    他计议已定,又冷笑想道:“我听阿通,荀家子吾乡为有秩时,对我家也算可亲,没寻过我家的麻烦;接了我的任,被府君任为北部督邮后,他也找南部督邮过,请一如我时的旧样,继续减收吾乡该给乡里邮置的月钱。冲这两件事,我不该寻他是非,奈何自作孽不可活!哼哼,接二连三地示威於我,我若不奋起反击,郡人定会於我!……,半个月没下雨了,府君有意去嵩高山求雨,且等我去过主人家后,再去太守府,请府君急罢了他的北部督邮!若非因他郡北杀人无数,胡作非为,引得天怒人怨,又怎会连日不雨?”

    ……

    荀贞猜测费畅“会有何反应”,这就是费畅的激烈反应。只不过荀贞对此尚不知晓,他的注意力从费畅的车队、迟婢的軿车上转到了街上。

    迟婢的軿车刚经过了一条巷子。从这个巷子里走出了四五个带剑的少年,年纪大的十四五,年纪的十二三。他们转上街道,往城门口来,一路横冲直撞,一个扛着锄头的老农躲避不及,被撞翻地。这些少年哈哈大笑。经过的行人侧目而视,无人敢上前喝阻。

    荀贞蹙眉,问夏:“这几个少年你认得么?”

    夏来阳翟后,对县里的“市井豪杰”、“闾里大侠”、“里中恶少年”做过一些了解。他答道:“不认识。人过去问问。”

    “把他们的剑缴了,十几岁的孺子带什么剑?撞倒老人不扶,还笑!粗野无礼。”

    “要不要把他们送去官寺?”

    “算了,里谚云:‘县官漫漫,冤死者半’,阳翟县令要知是我送去的人,还不得把他们折磨死?几个少年,训诫一下就行了。”荀贞现威震郡北,要是把这几个少年送到阳翟县寺,十有阳翟县令会从重惩处。

    夏叫了几个人,骑乘过去。

    左右不过是几个恶少年,荀贞没兴趣留下,招呼许仲等人扬鞭策马,先出城去。城门洞里听到了夏的笑骂:“哟,还敢拔剑?儿杀过人么?带个剑就自以为是勇夫了?”

    荀贞转首回顾,见少年中有一人左手拿剑鞘,横胸前,右手把剑拔出了大半。

    这少年是诸少年中年纪的一个,起来才十二三,剑长臂短,仓促间无法把剑数拔出,饶是如此,没有半点的畏惧之意,仰着脸,桀骜不驯地瞪骑马上的夏等人。

    随同夏一起过去的一个轻侠挥动马鞭,缠剑柄,轻巧一拉,把剑从少年手中拽出,舒臂探手,半空中将剑柄抓,左顾喝道:“三郎左侧的轻侠拔环首刀出鞘,劈向这剑,如削土泥,不带停滞地将之劈成了两半。“嘡啷”一声,被斩断的剑头掉落地上。

    挥马鞭的轻侠把剩下的半截剑随手丢下,笑道:“这也算剑?”

    那少年吃惊地张大了嘴,紧跟着,一脸艳羡地“三郎”手里的那把环首刀。“三郎”把刀手里舞了两下,潇洒地还入鞘中。

    荀贞身边的诸人大多也到了此幕。一人笑道:“荀君,三郎求着要沈家的百炼刀时,你就不该给他,瞧他得意的!一群孺子面前也这般显摆,实可笑。”众人皆笑。

    一个十四五的少年能有什么钱?那少年的剑来就是个粗制滥造的劣等货,对上百炼精钢打造的宝刀,断成十截也不奇怪。

    荀贞笑了笑,继续回望。那几个少年被挥马鞭的轻侠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