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五十六章 官商集团

大涝,大旱,大涝经过这一次,相信朝廷上下都有认知,水利工程会加大力度,应当不会出现后世那种大洪灾。至于大旱,这是人力不可抗拒。大明朝廷能做的,就是强力维持稳定,构建稳妥全面的应灾体系,赈灾渠道。

    朱栩思索半晌,看向傅昌宗道“现在国库的余粮还有多少?”

    这个傅昌宗最为熟悉,脱口而出道:“番薯现在销售出去的越来越多,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粮食。目前十大粮仓储备有近四千万石粮食,加上今年的秋粮,现在可以随意调配的还有近两千万石粮食,番薯有二十万万斤。”

    朱栩微微点头,这都是他这几年费尽心思储备下来的,有的是以番薯替换,通过商会现银收购,大部分还是他拥有的那一亿多亩良田的收成,这些良田大部分来自宗室。

    有了这些,哪怕今后灾情再重,他也有底气去应对!

    傅昌宗见朱栩还是不肯答应,再次肃色抬手道:“皇上,现在最为关键的,是各处不稳的情绪,督政院的诸位亲王,京城六部以外的各级官吏,京外除了各级巡抚,总督,哪怕是知府,知县,对于新政不满的也是大有人在。”

    “尤其是之前裁撤卫所,大量的功勋之后被除名,祖上功劳赫赫,后辈荫封无门,自是满腹怨言。最为关键的,就是江南的士林,他们在朝堂上向来举足轻重,东林尤甚,而今不止尽数遭逐,朝廷还在大量启用寒门士子,尤其是学院,江南抵触最大。”

    “据皇家学院那边统计,朝廷给出名额,江南一半都没用。进入学院的,都是些底层的官宦之家,真正的书香门第,勋贵之家都以入学院为耻……”

    朱栩下意识的又端起桌上的鱼汤,轻轻的喝着。

    所谓的改革,先改后革,最重要的是‘革’,‘革’的最为厉害的,往往就是那个最大的利益团体,这个利益团体可能是一个团体,一个阶层,也可能是某一批人。

    在明朝,可以统称为‘既得利益者’,包括了宗室王亲,公爵勋贵,官宦,商人等等,他们占据着大明最为重要的财富田亩,在天启年间,高达八成!

    其余两成也经过层层盘剥,进入朝廷国库的,十不存一。

    朱栩的改革,最先动的就是宗室,从他们手上收回了超过一亿亩的良田,公爵勋贵,他也通过军改,明示暗示的办法,收回了大部分,剩下的,就是官商集团了。

    这个集团彼此交融,近乎为一体,纯粹的商人或者纯粹的官吏基本没有了。

    这个团体在大明是最为广泛,涉及到方方面面,宫里宫外,京师南北,从军到政,处处都有他们。

    尽管朱栩掌握着现在的京城六部,也牢牢控制着军队,可在眼下这种情况下,任谁都不敢大意。

    秦始皇很生猛,大秦二世而亡。王莽众望所归的篡位西汉,可也落得败亡下场。隋朝强盛无匹,那种情况下也还是富不过二代。

    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不只是皇帝圣明不圣明,百官齐不齐心,天气好不好就能万事大吉的。

    朱栩心里有太多事情想做,却也明白,不是他走得快,所有人就都能跟上的。

    他的这些改革,怕是身边的人,也未必都是全心全意支持的。

    朱栩暗暗轻吐了口气,道:“嗯,朕知道了,过几日,待信王皇兄等人回京了,开一次廷议,定一定朝廷的基调,未来一两年的政务方向。”

    傅昌宗见朱栩听进去了,心里也松了口气,他就怕朱栩被那‘掌握一切’的感觉蒙蔽,冲动的一意孤行。

    “臣遵旨。”傅昌宗弯腰抬手,沉声道。

    朱栩见傅昌宗没有走的意思,道:“舅舅还有别的事情?”

    傅昌宗稍稍犹豫,道:“回皇上,政改已经差不多完成,关于惠通商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