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五十七章:赔本赚吆喝

只隔着一条街,从那头端过来,还是热气腾腾的。当秦风正在对一品楼的冬鱼赞不绝口的时候,郑成贵也正挑着一颗鱼眼,笑咪咪的塞进了嘴里。

    “爹,已经整整十天了,我们亏本卖了十天,来的人越来越多,您也不去外面看看,这队都快排到东市外头去了,一天,便是上千两银子的损失啊!”郑一平垂首站在父亲身边,有些痛心疾首,十天来,郑家已经损失了上万两的银子,即便对于郑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吞下一颗鱼眼,郑成贵不满的看了一眼儿子,“你缺这点钱?”

    “自然是不缺的。”

    “既然不缺,那为什么如此心痛?”郑成贵冷哼一声道:“别说是一万两,便是十万两,这一次我们也得咬牙挺过去。”

    郑家这一年便犹如在惊涛骇浪之中过去一般,本来是皇亲国戚的他们,在越国的生意,那是做得有滋有味,女儿在宫,纵然不十分得宠,但那也是对皇帝而言,在外面,他们还是光鲜体面,一言九鼎的。但随着太平军进城,过往的荣华富贵便如同沙上的大楼,轰然倒塌,以往的荣耀,现在都成了摧命符。

    事情发生的太快,逃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地去。大臣们可以换个主子,但他们却不行,只能认命地在家中等着太平军上门锁拿入狱,抄家杀头。

    但左等右等,却什么也没有等来。入城的太平军似乎遗忘了他们,根本没有人理会他们。在胆战心惊了十来天之后,郑家终于打听到女儿贤女也还活着,只是被关在别宫之中。郑氏大着胆子重新开门营业,他们是粮铺,存粮极多,开门,官差说不定会找上门,不开门,也可以找着借口上门,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倒不如大方一点。

    郑成贵还是有几分眼色的,处于风头浪尖之上的大正粮铺是越京城中第一家开门正儿八经营业的粮铺,这对于当时还处于惶乱之中的越京城来说,倒也成了一抹亮色。

    生活似乎跟以往没有什么区别,郑家还是做着粮食生意,没有人来追究他们是前皇朝的皇亲国戚。数月之后,郑成贵甚至还使钱托人见到了女儿。

    当然,事情也不是什么都如意的,很快,郑成贵便嗅到了不同的气息。太平军的太平坊,他以前自然也是有耳闻的,商业署的王月瑶,更是大名鼎鼎,在这半年之来,越京城在不动声色的改变着,商业版图每一天都在起着变化,但这变化,却与郑氏没有关系。

    郑成贵发现,郑家被排除在外。

    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似乎没有人来追究他们,但这种排斥,却足以让郑家在以后的路越走越窄,做生意的,攀高踩低是极自然的事情,以前他们是皇亲国戚,自然有人找上门来,但现在,本来就成了落水狗的他们,又在有意识的被排斥,时间一长,离死可就不远了。

    他们是粮商,想要卡他们的脖子,何其易也!

    郑成贵自然是不甘束手就缚的。以他的经验,这必然不是那位现在高高在上的皇帝的意思,只不过是下头人揣摸上面心思的一种表现,不然要收拾自己的话,何必如此麻烦,一纸命令岂不更加便当。

    只要那一位没有赶紧杀绝的意思,那这事情便还有转擐的余地。一连苦苦支撑着生意,他一边瞪大眼睛,寻找着机会。

    这个机会,自然是想要向那位表明态度的机会。

    大明帝国成立,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自己女儿居然能够回家了,这在朝代都是不敢想象的,一般的宫女可以回家倒不少见,但自己的女儿可是有名有份的贵妃,居然也能回家,这更坚定了郑成贵的想法,现在这位皇帝,与以前都是不一样的。

    他等到了机会。

    朝廷推行货币改革。这是一件大事,是朝代不管那一任皇帝都会小心翼翼对待的一件事情,郑成贵觉得机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