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五章 水之力

是很少的水量也能推动巨大的机械装置。

    河水水位会因为季节有明显变化,同时波动较大的还有流速,光是靠着传统水车根本就不能提供稳定动力,所以必须使用水轮。

    三台河边没有高山,高架水槽要引水有些难度,所以采取的是水箱蓄水的办法,数个水车将水打到一个个高耸的木制水箱上,用水箱出水推动下方的水轮。

    出水量可以人工控制,足够的蓄水水箱能够保证水轮不停的转动,所以鼓风装置能够稳定的运行。

    鼓风的装置有了,接下来又是一项改进:鼓风预热。

    水排向炼铁炉鼓风,鼓进去的空气是常温,而炼铁炉内炉温上千度,“冰冷”的空气鼓进来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来升温,这样会影响炉温的稳定,所以最好是要把鼓进来的空气预热。

    有鉴于此,宇文温在炼铁炉和水排之间设计了预热窑,当然他只负责提出构想,具体由工匠们实施,经验丰富的工匠们一点就透,预热窑很快成型,试验过后正式投入使用。

    预热窑里烧的是木炭,当然炼铁炉里烧的也是木炭,木炭燃烧能提供的温度有限,若是要炼钢稍显不足,宇文温知道用焦炭来炼铁、炼钢是首选。

    焦炭的热值很高,是将煤隔绝空气干馏而得,类似于木材隔绝空气干馏得到木炭,可要炼焦就得有煤,煤被世人称为石炭,但这个时代的煤开采量很低,还没有被大规模使用。

    山南各州地界都没多少现成的煤矿,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宇文温只能是按着老办法用木炭炼铁,至于能不能炼出钢,那就真是得看脸了。

    幸亏江北地界不缺木材,别的不说,巴水就是发源于大别山脉,砍下的木材用船运出来,用炭窑制炭后就运到炼铁炉这里。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原料:铁矿,亦或是生铁。因为巴州没有铁矿,军器监用的是“来料加工”,不过宇文温却找到了新的矿源:河沙选铁。

    铁就是巴水边的河沙选铁,选出来的铁砂积攒起来,巴水边选铁场旁年初建有一座炼铁炉,如今宇文温已将其关闭,统一集中到这里三台河新址炼铁。

    虽然选铁场远了些,不过有水利之便倒没什么,用船装着铁砂从巴水入三台河,溯水而上运到这炼铁炉边也很方便,唯一不足的就是铁砂炼出来的铁质量还不行。

    从河沙里选出来的铁砂,也不知道具体成分如何,炼出来的铁料较脆,拿来打造刀具是别想了,甚至一开始拿来做铁犁都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还好可以拿来做箭镞,不但解决了弓箭手的需求,还腾出宝贵的铁料去打造刀具、铠甲甲叶还有农具,不过宇文温不死心,依旧让铁匠们研究如何利用巴水中的铁砂。

    回忆起那几乎忘得差不多的化学知识,宇文温知道练出来的铁发脆大约是含硫量高。

    据说中原的铁矿含硫量都不低,以至于近代以前炼出来的铁器偏脆,他不是冶金专业所以不太清楚这说法对不对,但是含硫量高确实是铁变脆的元凶。

    从河沙里选出来的铁砂,里面的硫含量有多少不可能知道,巴州监的铁匠炼其它铁矿石能成功炼出好铁,炼铁砂出来的铁不行,说明得针对性的改进炼铁工艺。

    改工艺得慢慢摸索研究,那就要花上不知道多少时间,但另选铁矿源是不可能的,自己选的矿源跪着都要炼出好铁,宇文温还是绞尽脑汁回想所学知识,然后一拍脑袋说有了。

    有硫是吧,这玩意应该是酸性物质,那就酸碱中和,这倒不是宇文温乱来,他收集信息写东西时有看过炼钢铁脱硫的资料,虽然只知道皮毛,但也记得石灰石就是炼铁时用来脱硫的东西。

    至于下料时配比如何,他是不记得的,还是用老办法:慢慢试,直到试出来为止。反正就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