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零四章 选拔

(在官府登记,选前连续任职五年以上)。

    说到缴纳的赋税,传统庄园主可称不上大地主,各种新式农场,都是商社在经营,这些商社作为纳税主体,每年向朝廷上缴大量实物税,竞争力远超传统地主。

    种植园主的排名,倒是那些地头蛇豪强的竞争力强,棉、丝、茶、蔗,天南地北的种植大户多为当地豪强,而渔船主,沿海(包括岭南沿海)豪强的优势也很明显。

    至于牧(畜牧业),河北、代朔、陇右的地头蛇和边地豪强们优势很大。

    因为有实打实的缴税行为,给朝廷做贡献,又照顾了地头蛇、边地豪强的利益,所以宇文温的安排还算说得过去,方案提出来后,阻力相对较小。

    第二轮选拔,从纳税人中的“工商”里选,选出二十五位参知政事,规则如下:

    有司汇总天下商税缴纳人、纳税主体(算在东主头上)六年累计的缴纳额,按照煤、铁、纺织(含针织)、轻工、重工这五种类型分类,然后进行缴税额排名。

    每个类型的前五名,共计二十五人,无论是官是民,自动当选参知政事。

    这样的规则一出来,朝野舆论哗然,可谓是群情激奋,因为对于官僚和勋贵(士这个阶层)来说,让低贱的工商当参知政事,简直是倒行逆施。

    这种方法选市侩当“同从三品”,已经可以用“沐猴而冠”来形容。

    然而,当具体的排名出来后,大家都尴尬了。

    煤、铁、纺织、轻工、重工这五类,名列前茅的“纳税人”,要么是“关陇、河东煤炭集团”,要么是“荆湖、黄州集团”,外带河北、河南、两淮新豪强。

    大部分是宇文温的基本盘,或是关陇集团“老兄弟”,还有各地经营实业的新豪强。

    各纳税主体后面的东主,要么是勋贵,要么是元从,以及前商贾、宗族子弟、小地主演变来的新贵。

    一个正经市侩都没有,更别说实力雄厚的皇家产业,以及大冶制铁所这类产业怪物还没参加“评比”。

    这排名结果在某次朝会上公布,宇文温再淡定也不由觉得有些尴尬,底下曾经声讨“沐猴而冠”的官员、勋贵同样觉得尴尬。

    所以,舆论哗然什么的,大家就当没发生过。

    第三轮选拔,从勋贵里选(公爵),具体规则如下:

    有公爵(国公、郡公、县公)的勋贵,由兵部和吏部根据六年内的战功(武)、政绩(文)等年资进行考核,综合排名前十位,自动当选参知政事。

    第四轮选拔,从文武官员里选,规则如下:

    文武官员,是指没有爵位,或者爵位在公爵(不含公爵)以下的官员,现任或者曾任路、都护府一级官职,由兵部和吏部根据六年内的战功(武)、政绩(文)等年资进行考核。

    综合排名前十五位自动当选参知政事。

    第五轮选拔,候选人为宗室,直接由天子选定,共五人。

    五轮下来,选出八十名参知政事。

    第六轮选拔,由三高官官(共十人)各自直接提名一人,被提名者共计十人,不能为宗室,必须是有官品、且有州、县官的履历(至少任满三年)的官员。

    经吏部“资格认定审核”后直接就任。

    最后十个名额,由天子直接提名、任命,被提名者可以是宗室(不超过三人),也可以是有官品,且有州、县官的履历(至少任满三年)的官员。

    合计一百人的参知政事,就根据这个规则选出来,当然,从参知政事里选拔平章政事也有另一套规则。

    与此同时,防作弊的一系列规定也在不断完善,譬如避免纳税主体不断更名、频繁更换东主以此“霸榜”钻空子。

    还有一系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