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35、反应

,可以赚到几百万的违约金。

    方怡华还要再说,被邵义夫扬手打断,

    “陈维云年纪比较轻,却不是一个愣头青,他做事留有余地,上次挖走张国容,专程到台里致歉,而且答应作出一定补偿,但是你没有接受,你和他的关系弄的这么僵,未必是好事,你这是逼着他全力帮助邱得根。”

    “他挖了我的人,难道还让我笑脸相迎吗?”方怡华哼了一声,“如果我妥协接受他的补偿,以后他想挖谁就挖谁,再也不会有顾虑。”

    这是实情,她的做法没有错。

    但是面对同量级的对手,做事需要考虑后果,邵义夫不争论,他继续观看《明报》,标题有四个字:

    “才高几斗?”

    社论围绕陈维云的作品展开:

    “1983年7月,陈维云的电影公司开张,目前他共推出六部电影,三部动画连续剧,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点,全是他在编剧。

    今年年初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他创作的《一起走过的日子》、《顺流逆流》、《爱的根源》全部获奖,他的音乐造诣一点不弱。

    现今他又出版畅销欧美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身为同胞理应向他庆贺,但我有一个疑惑,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伦敦,陈维云出身在大陆,如何把英伦传统文化诠释的这么出色?”

    看上去满篇都是赞扬,其实是在质疑陈维云的创作来源。

    “鬼佬都不计较,你们操什么心。”邵义夫自言自语的说:

    “《纽约时报》刊登了陈维云的身世,讲他在欧洲旅居过,《明报》却假装不知情,金墉是不是故意的,害怕被抢去香江第一才子的名头?”

    至于陈维云在欧洲什么地方旅居,《纽约时报》讲的有板有眼,这是默多克的公关团队在背后发力,所有质疑陈维云的声音都被默多克压了下去。

    默多克不会让陈维云的形象出问题,他的属下们分析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盈利潜力超过一亿美金,出版图书又无技术含量,他能轻而易举收获暴利。

    为了暴利,默多克会把不利于小说发行的障碍全部清除。

    方怡华听见陈维云在欧洲旅居,惊道,

    “六哥,目前大陆能出国的全是官宦,陈维云在大陆有背景吗?罗鹰世在港经营半个世纪,势力盘根错节,怎么会轻易把基业拱手让他?是不是大陆给罗鹰世施加了压力?”

    “你想多了,中英谈判尚未结束,大陆管不到我们,陈维云的玩具有暴利,他把整个欧洲的经销权交给了罗家小姐,他们是利益交换。”邵义夫比罗鹰世大几岁,他掌握着舆论咽喉,在大陆当局眼里,他比罗鹰世更重要,但大陆从未约束过他,更不会约束罗鹰世:

    “这个后生仔确实有极强的本领,他在港根基太浅,却懂得用利益建立人脉纽带,他通过南洋的经销权与亚视达成合作,现在邱得根无条件支持他,让他的电影在香江有了稳定的宣传窗口,但这并不是他最厉害的地方,他用小说与新闻集团达成合作,小说越畅销,他与新闻集团的关系越稳固,以后他的所有电影都能直通欧美市场,因为新闻集团的大老板默多克刚刚买下了21世纪福克斯。”

    说起来真是奇怪,陈维云不去美国寻找大型出版商,偏偏与澳洲的默多克合作,结果默多克收购了美国影业巨头,双方有老交情,有利益共享的合作,这样一来,陈维云叩开美国电影市场将会水到渠成。

    “他年纪虽然轻,但是眼光独到!”邵义夫不吝称赞,“他将来在欧美市场的成就会大过皱闻怀。”

    “想打进欧美市场哪有那么容易?”方怡华的判断不是因为个人情绪,

    “皱闻怀拼死拼活搞了四五年,也没见他把程龙在欧美捧红,洋人不中意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