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21章 吹捧的通稿该怎么写

   “我现场采访了几位外国同行。一位来自《费加罗报》的法国记者说:《十面霾伏》比《英雄》还要好很多,无论是画面、打斗,还是在表现人物、人性方面,都是创新的。他称自己已经成了张导演的影迷。”

    “而《德国电影周刊》的年轻女记者,认为《十面霾伏》是张导演拍得最好的电影:“如果参加竞赛单元,一定可以拿‘金棕榈’!”

    反正吹牛不用交税,也没有提过两位记者的名字,年轻记者也不怕出漏子。

    年轻记者越写越顺畅,幻想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首映放映结束之后的新闻发布会,几乎成了全球记者肯定这部影片的表彰会,张导演受到媒体记者热烈追捧。之后参加电影节组织的派对,更是接到了来自国际大型娱乐集团相对论娱乐的邀请,相对论娱乐的主席罗南-安德森邀请张导演一定要在戛纳电影节之后前往好莱坞,商谈双方间继续合作……”

    这篇稿子写的特别顺利,年轻记者写完之后,仔细校对两遍,然后联系上制片方的新闻官,通过电子邮箱将稿子传给了对方。

    双方间早已达成默契,发往国内的通稿必须经过制片方审看。

    年轻记者的稿子不但顺利通过,还被制片方新闻官称赞不已,要求他立即发往国内,以便尽快见报。

    忙活到接近午夜,年轻记者才结束一天工作,身体很累,精神很疲惫,但这一天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罗南丝毫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其他人提高身价的工具,就算知道的话,也会一笑了之,这种出现在大人物身上的情况,以后可能会更加频繁。

    再说了,通过二张的《英雄》赚了那么多,让他们借用一下自己的名字,也能说得过去。

    《十面霾伏》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的反响不算好,最起码比不上《英雄》在北美上映时的情况,甚至口碑差距有点大。

    这部片子受到正面评价的只有精美的画面和绚丽的色彩,其他基本都是负面。

    一部商业片,若要吸引观众进影院,那么视觉效果绝对是重要的,《十面霾伏》的画面,自然不用多说,古朴质感的画面,几乎每个镜头都相当考究,足能装帧成油画。

    但商业片仅仅有画面也是不够的,除非能做到《阿凡达》那个级别。

    何况《阿凡达》也有个能说得过去的故事情节。

    因为永远无法忽视的汇率和全球市场接受度的关系,东方的电影很难做到好莱坞电影那么大的投资。

    而特效画面是投资最无法作假的投资环节,精美的画面全是钱砸出来的。

    至于《十面霾伏》的情节,估计没人在乎。

    罗南看过之后,大致上能够做出判断,二张和他们的投资方凭借高价卖出的北美和国际版权,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赢家,但花费一亿多软妹币买断东方和北美以外国际版权的索尼娱乐,还有拿出2000万美元巨资买下北美版权的狮门影业,极有可能会产生亏损。

    起码也是这两三年之内,这个电影项目会是亏损状态。

    罗南首映式之后没有再见到狮门影业的纳瓦斯,让康妮问了一下,纳瓦斯看到首映口碑之后,就第一时间返回了洛杉矶。

    估计狮门影业也对首映有所评估,而评估结果不太理想。

    这部影片其实也说明,想要拍好一部商业片,很不容易,并不像很多文艺片导演形容的那么简单。

    商业片的高额投资,就决定了它必须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这显然难度更大。

    罗南也回想了一番,这部影片之后,那位张导演下一部影片是什么?还有没有足够的市场价值?

    是《黄金甲》?还是《三枪》?

    貌似这些对于使馆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