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60章 伐南唐

处,默默的注视着,将士们列队陆续登船。

    整个码头上虽然人头攒动,却只闻马蹄敲打在石板上的蹄声,而绝无交头接耳之声。

    强汉朝的军事条令之森严,旷古少有,凡是在列队过程中交头接耳者,最少要杖三十。

    三十杖硬打下去,不死也要脱好几层皮,所以,没人敢以身试法。

    “皇上,喝口水吧?”高强将水囊递到李中易的手边。

    李中易接过水囊,小饮了两口,信口问高强“此次出兵讨伐南唐,你小子就没有捞军功的想法?”

    高强正琢磨着,怎么和李中易开口,他想去一线部队的事情。却不成想,李中易居然会主动递过了话头。

    “皇上,只要您肯放下臣去战斗部队,下臣一定会捞个大大的军功回来。”高强想参战之心,简直是溢于言表。

    李中易却微微一笑,不但接过高强的话茬,反而把水囊扔进了他的怀中。

    肢体语言的魅力,就在于不需要说一句话,别人却可以理解其中的内涵。

    高强一看就知道,李中易暂时没有放他离开的想法,他只得垂头丧气的将水囊塞进鞍兜内。

    张三正其实也想捞军功,只是,他心里也清楚,由于未在李中易的身边待满三年,派他去一线作战部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水师都指挥使赵老幺听说李中易来了,赶紧跑过来见礼,李中易摆着手说“老幺啊,咱们之间就别来这些虚的东西了。”

    赵老幺陪着笑脸说“皇上,君臣之礼,不可偏废。”规规矩矩的捶胸敬礼,丝毫也不敢马虎。

    李中易心里明白,随着他掌权的时间愈久,在军中的威信也跟着愈隆。军中的将校们,越来越不敢在李中易的面前造次。

    “老幺啊,都准备好了吧?”李中易非常关心水师的建设,只要有机会,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

    赵老幺早有心理准备,他赶忙作揖道“禀皇上,一切准备就绪,前锋的战船已经装载着将士们启航东进了。”

    赵老幺属于那种不擅长花言巧语,却特别会做实事的老实人,他既然说准备就绪了,李中易也就放心了。

    “呵呵,老幺办事,我放心!”李中易轻描淡写的一句评价,倒惹得赵老幺眼眶居然湿润了。

    幸好是在夜幕之下,没人看见,不然的话,赵老幺自己都会有些不好意思。

    经过几年的持续性修葺,开封城外黄河岸边的军用码头,已经修建的颇具规模了,码头区域可以同时容纳十几条大海船靠岸。

    由于江面较宽,一大海船靠岸后,还可以通过跳板的连接,平行停靠八条大海船。

    这么一来,大军带着战马的登船效率,也就随之大大的提高了。

    如今的李家军,也就是朝廷禁军,将士们早就适应了登船的作战模式。早期曾经普遍出现的晕船、呕吐、吃不下饭等现象,如今已经少了许多。

    大军北伐之后,一回到开封,李中易就下了一道全军都要学习游泳的军令。

    所谓南船北马,南唐的士兵个个都擅长操船和游泳,相对而言,李家军在水事的方面,要比南唐的兵马,弱上不少。

    之所以要求全军学习游泳,主要原因是,不管是南唐也好,吴越也罢,都出于江浙水网密布的地区。

    在水网密布的地区作战,将士们如果完全没有水性,全是旱鸭子,很容易丢失战机。

    说句心里话,朝廷的禁军确实不容易了。他们既要学习弓马之术,又要克服对水的恐惧感,掌握简单的凫水技术。

    套句现代词语,这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好士兵,好干部!

    天色大亮之后,在码头岸边待了一夜的李中易,这才登上了他的专用帅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