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六百三十一章 道统论

理般,几乎古时之治。

    荀子还赞治之至矣,秦类之矣,意思国家大治至秦国那个程度就行了。

    别人都以为荀子很推崇法家治下的秦国,但荀子话锋一转,却道秦国什么都好,但偏偏没有儒。

    荀子还说,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

    就是国家治理之道,要么纯粹以王道,要么王道驳以霸道,没有儒怎能不亡,这就是秦国所欠缺的。

    弟子李斯曾对荀子说,秦国之强,是因为非依靠仁义去为之,如此做事能放开手脚。

    荀子告诫李斯,舍仁义而行,这是舍本逐末,乱世就是这么来的。

    李斯最后没有听,仍西行去了秦国。

    说到这里,日冕所指已是过了一个时辰,林延潮顿了顿,示意稍稍休息,自己离开学功堂。

    众士子们方才听着林延潮侃侃道来,皆觉得他的话中有至理在其中。

    议论时,众人还归纳其道统之说,若说理学道统,是曾参,子思,孟子,以及后来的程朱,他们务孔子所传的内圣之学。

    那么事功学道统则是子贡,子夏,荀子,务儒学里的外王之学。

    还有人道,儒学道统里也有务外之学,看来务外不是法家所创,而是法家师法儒家而来。

    此言大家都觉得有几分道理。

    士子们又心想,那么荀子之后,事功学学统应是龙川先生心水先生继承了吧。正如孟子之后,学统为北宋时周子,二程继承。

    林延潮回到学功堂,将石磬一敲。

    石磬响后,众士子们都停了议论。

    林延潮又起讲道:“荀子之后,事功学之学统传之……”

    说到这里林延潮顿了顿。

    “……传之董子。”

    林延潮说完,众士子们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都生出竟然是他的想法。

    ps:这一章理论讲太多,可能不少读者不喜欢,但却十分有必要,因为道统说,是林三元的大杀器,要具体讲一下,下面大家才不会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