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八百二十章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此事,从来也不放在林延潮之心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方才是事功之所在,”林延潮望着春雨自言自语道,“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万历十一年的一月已是过去,现在到了二月,下了好几场春雨,雨水如膏滋润田土。

    这正是万物生长,百姓兴作的好时候。

    身为代理知府,眼下摆在林延潮面前两件事。

    一是兴河工,二是劝课农桑。

    劝课农桑为地方官员政务第一事,对于一个农耕文明,劝农之事有多么重要自是不用多提。

    甚至连天子也要每年一次‘种田(耕籍礼)’。

    为了劝课农桑,林延潮也沿用了地方官员故智,那就是缓理征徭词讼,设立三个月的免讼期。

    林延潮发布自己暂为一府太守的第一条政令劝农书。

    这劝农书,既是法令也是教化,地方官常作一劝农书,以教谕约束百姓。

    诗经里有云,曾孙来止,以其妇子。彼南亩,田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说得就是周成王劝农。

    不过后来的劝农书,一般都流于形式,官员自以为写一篇劝农文,就尽了‘劝课农桑’的职责,忽略了真正劝勉农事的本意。而且不少官员所作的劝农文,更是注重文辞华美,甚至堆砌词藻,读来佶屈聱牙,忘了这文章是写给不通文墨的老百姓看的。

    万历十一年,开春之时,归德府的归农书,由林延潮亲自起草,下告合府官员百姓。

    此劝农书张贴于各县县城,每个村集的申明亭,道路的路亭上,告知全府百姓。

    归德府考城县。

    一辆马车在路上行驶。

    马车里坐着是袁家三兄弟,他们是来归德府拜见林延潮的。

    三兄弟一路上都在闲聊,袁宗道问:“昔日宋玉有言,有人歌于楚国都城郢中也,其始唱《下里》、《巴人》,歌而和之人有数千之多。”

    “之后唱《阳阿》、《薤露》,能唱和之人,只余数百人之多。”

    “再之后唱《阳春》、《白雪》,能唱和之人,只剩下数十人。”

    “所以宋玉说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他说圣人之行,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之所为。”

    “你们以为天下何等文章为第一等?”

    袁中道笑着道:“我明白了,大兄,你想说在老百姓眼底,下里巴人最好,在士人眼底阳阿薤露最好,而在方家眼中阳春白雪最好?”

    袁宏道道:“然也,于世俗之人眼底,阳春白雪奏得再好,他们也不能领悟,那么如此曲子再妙与他们何用?”

    “所以当然是下里巴人最好,这就是阳明子所言的心外无理。故而文章之道,要名传天下,还是从下里巴人中取。”

    袁中道却道:“此言差矣,文章好坏是由士人传唱开的,故而应是阳阿薤露。”

    袁宗道道:“错了,错了,以你们之见,街边那些市井风月之文,读者甚众,那不是天下第一妙的文章?”

    “文章之道,形而上也,在乎文者之本心,岂能媚俗于读者,受惑于吹捧者众也。此非以文教化之道。”

    袁宏道不服气地道:“谈及教化,就算没有下里巴人,百姓不会由阳春白雪而知礼乐,倒不如循序渐进,由下里巴人而及礼乐。”

    袁中道亦反对道:“还是阳阿薤露最好,雅者不厌其俗,俗者能见其雅。”

    三兄弟各执一词,说着说着。

    突然数道滚雷闷响,狂风席卷,然后噼里啪啦一阵大雨降下。

    车夫道:“三位少爷,雨太大了,前面有个路亭,我们避一避。”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