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九百一十四章 未得意先忘形

事,所以肯定省里其他官员也是会卖他,以及陈公公的面子。因此此事肯定无碍,省里商议,然后上奏朝廷都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马光被林延潮反驳,不怒反喜,吴通判更是喜上眉梢。

    吴通判道:“这就好了,疏通贾鲁河可是大工,造福百姓不说,对于我们官员来说也是一项大政绩,若办的好,能凭此官升一级,下官在这里先祝贺司马了。”

    听吴通判这么说,林延潮微微一笑,却没有说话。

    官场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场之人都清楚付知远已经高升,而林延潮马上就要调任。

    所以消息一传出,吴通判立即有所动作。

    他马上通过自己各种关系,努力在省里活动,谋求下一任知府的资格。

    在归德府众官员里,粮捕的马通判,刚刚被林延潮提拔从推官升任,不可能一年未满又行升迁。

    而何通判虽是进士出身,但之前得罪过朝里大员,估计在归德府是要把冷板凳坐穿。

    唯独他吴通判在归德府任官数年,虽然无功但也无错啊,熬了这么久的资历,若是这一次能顺利升任知府。

    那么再凭着修堤,疏通贾鲁河的政绩,将来再升迁一级,最后以藩臬大员的身份致仕,对于他一名举人出身的官员而言,几乎算是官场神话。

    就算不能升迁,但疏通贾鲁河这等大工程,以及河工署里去年结余几万两银子,那么以后的日子,吴通判也可以过得很滋润。

    至于马光似也听闻了消息,对吴通判也有几分巴结的意思。

    当然吴通判面上对林延潮也很是恭敬,但心底那份急躁和雀跃,以及盼着林延潮早日调任的心情是如何也掩不住了。

    林延潮看在眼底,没有说破,不久吴通判与马光就告辞了。

    留下的马通判欲言又止,林延潮道:“有什么话说吧!”

    马通判道:“是关于吴通判!”

    林延潮问道:“怎么说?”

    马通判道:“司马去任的消息一传出,吴通判即努力往省里交游。”

    林延潮点点头道:“此事我知道。”

    此事对林延潮而言,还是比较忌讳的,自己身为马通判的上官,还未去任,下面的人就开始活动要取代他的位置。

    这虽然说可以理解,但他还是有点不舒服。

    林延潮又道:“不过知府升任之事,省里虽可以建议,真正的任命之权却在吏部。吴通判不走吏部,反而在省里下功夫……如此有些无用。”

    马通判道:“吴通判背景不够,当然在吏部找不到靠山。当然若是他能通过司马,求吏部推荐,那也算了,但是他却不这么走。”

    林延潮闻言当然知道吴通判是怎么打算,他不通过林延潮举荐,日后在修堤治河的政绩上,他就可以全盘领之,为自己升任知府后谋求政绩。

    马通判压低声音道:“吴通判已是联络了本府在京官员的乡绅,作出各种许诺,允诺他担任知府后,给予这几家乡绅好处。”

    “什么好处?”

    “在淤田,河务,以及修河的工料上,数日前他去参加乡绅宴饮,宴后酒醉放出话来说。他为通判多年,对本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本府去年能安,他也是为司马鞍前马后的操劳,若他这一次不能为知府,那么他将向朝廷请求致仕。”

    “此外他还说,若有朝一日他为知府,就如何如何……不仅是对乡绅如此,连对府里的官员,吏员,也是如此大行许诺。”

    林延潮不由摇了摇头,这吴通判也太放肆了,这还未没当知府,就急不可待地开始行驶知府的权力来了。

    “他还说……还说昔日付藩台,以及司马治府时,政事太多,对官吏月课,季课实在太苛,若他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