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

拿一份,林延潮这副主考再拿全部,张鲸真是够兄弟,这样的生意都拿来关照自己。

    林延潮点点头对叶向高道:“进卿帮了我大忙了,你替我再留意一二,有什么事立即来告知。另外若是有机会,你帮我探探赵庶子的口风,看看他是否知晓。”

    叶向高称是后离开。

    第三日会试第一场考毕。

    众考官们都是松了一口气,这最关键的第一场,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既没有走水也没有下雨,考生也没有病死几个,总算是平平安安过了这最难的一关。

    而考试后的第一场卷子,当下被受卷官收走后,第一步先交誊录所誊录。

    誊录生将考生亲手书写的墨卷用朱笔抄录一遍,这抄录后的卷子称为朱卷。

    然后这墨卷朱卷送到对读所,让对读生将墨卷朱卷对读一遍,保证誊录官没有写错。

    每一张卷子誊录生,对读生都要在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对卷子负责。

    此外朱卷根据考生籍贯分南中北三卷以及所考五经。

    最后朱卷墨卷交给外收掌官,外收掌官留下墨卷,然后将朱卷通过至公堂将卷子递给帘内的内收掌官。

    内收掌官再送至提调所,提调官根据五经房,将本经是春秋的考生,分至春秋房,尚书至尚书房。

    这个流程可谓是层层负责,每名外帘官都要当着干系,目的就是要切断同考官,主考官与考生的联系。

    让考官们无法从字迹,卷上标记,以及考官与考生直接受卷的办法,察知考生的任何信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方法总是有的,比如张鲸与林延潮通关节就是如此。

    考官与考生在卷子的重要题干约定字眼,比如考生写下‘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没来由的话,考官也会认出。

    这样的字眼不是一处,而是最少两处。

    方才叶向高所说的第二题破题用四个一字的只是一处,此外张鲸与林延潮还约定了另两处。

    至于墨卷就是古人划分段落的符号。

    就是一个小圈,放在文章段落连接的地方。考生可以写,也可以另起一行不写,总之要画几个圈随你。但是若是你写了几个圈子,事后赖账,那么考官是不会放过你。

    第一批朱卷有提调官送至各房后,各房考官即开始改卷。

    这改卷可谓争分夺秒,身为主考官林延潮事先就与各房约定,各自交上来的荐卷有时间期限,而且你们不可以乱改,若发现错误等等,人家是要找你算账的。

    所以各房里阅卷官,同考官也是认真改卷,谁都知道林延潮那三元名头不是假的,不说别的仅过目不忘的本事,翰林院里也没几人会的。

    万一什么事得罪了他,凭人家这记性真的可以记一辈子的。

    编修方从哲是春秋房同考官。

    要知道春秋有三传,公羊是其中一传。

    在科举春秋经之中,公羊传讲微言大义,故而为朝廷赏识,也因此切合于制艺,考生治公羊最容易得售。

    方从哲也是治公羊传,与大多数考生一样,他学公羊传,仅仅是为了方便考试而已。

    到了方从哲自己当考官,却不一定要以公羊传来为春秋房的标准,公羊传真的只是敲门砖而已。

    衡文之道最重要的还是从心,哪怕不用公羊传,甚至意见与自己不和,但只要讲出道理的,方从哲一样取中列为本房荐卷。

    方从哲读着卷,不时听着下面两名阅卷官闲聊。

    阅卷是件很紧张很沉闷的事,方从哲也不介意下面阅卷官闲聊,十几日阅卷,这样环境若不让人说话,简直会把人逼疯。

    就听下面那位卢姓阅卷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