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

礼部侍郎位列廷臣,乃是正三品,必须经过九卿会推。

    所谓九卿会推就是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九卿,外加三位内阁大学士,一共十二人公推。

    官职空缺一人,最少公推两人,空缺两人,则最少公推三人,公推完留下候选的名字,呈报天子圈用。

    到了九卿出缺,就是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公推。

    而内阁大学士,礼部吏部官员空缺,则由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公推。

    这个是明朝的会推制度,因为天子很少会特旨提拔官员。这与清朝不一样,朝廷大臣的任命还是由皇帝说的算。

    而明朝官员推举皇帝说得不算,同样也不能轮到首辅说得算。

    公推就是对宰相权力的限制,当然这样看人,张居正在位时公推也就是个摆设,但现在呢?

    申时行就没有办法把九卿会推弄成自己说的算,若真有这天,天子也容不下申时行了。

    所以林延潮必须要计算票数的时候了。

    现在的九卿中的礼部尚书沈鲤,户部尚书宋,兵部尚书严清,工部尚书舒应龙,大理寺卿孙丕扬,通政使张孟男,要么是中立要么就不站在申时行这边。

    在九卿会推时他们会投自己一票吗?

    就在万历十五年的年末之时,礼部左侍郎王弘诲被任命詹事府詹事,掌府事。

    而原礼部右侍郎于慎行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

    礼部右侍郎之位出缺。

    而这时候暗中蓄势已久的各官员,也终于亮出了各自的底牌。

    一顶轿子停在了张鲸府邸。

    此人正是工部尚书舒应龙。

    舒应龙与其子一样都是年少及第,眼下虽任二品大员,但却是正值盛年。

    舒应龙投靠张鲸看起来颇为令人不耻,但这是很正常的事,官员在朝中不能没有靠山,当初兵部尚书张学颜还与张鲸兄弟相称。

    不过张鲸还未上位时,舒应龙一路升迁,除了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亲家外,更重要是他凭的是出色的政绩,本身也是一位极出色的干臣。

    但现在到了他这个位子,也并非事事由心,照样要听人差遣。

    通禀后,张鲸府的下人对舒应龙道:“舒尚书,客厅里请!”

    听说张鲸没有出来迎自己,舒应龙心底不舒服。

    但是他喜怒不形于色,只是点了点头,捋了捋胡须就步入府内。

    客厅里张鲸高坐椅上自顾喝着茶,舒应龙一见即拜道:“舒应龙拜见督公!”

    张鲸早知舒应龙入内,故意装着没看见,见对方参拜,他立即起身搀扶笑着道:“失礼,失礼,怎么敢有劳舒兄行此大礼,来,这边坐。”

    张鲸身上扑着香粉,舒应龙却丝毫不以为忤,谦让了一阵后,他挨着张鲸身旁坐下。

    寒暄一阵后,舒应龙道出来意。

    张鲸道:“这一次礼部侍郎出缺,舒兄有意替蒋太常奔走?”

    舒应龙正要起身回禀,张鲸笑着道:“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舒应龙重新坐下道:“舒某当年这一路为官,多亏亲家提携,亲家当年为言道弹劾辞官,舒某一直为他愤愤不平,现在时过境迁,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舒某愿为他向公公求一求,提携一二,如此我们舒蒋两家感激不尽。”

    张鲸闻言笑了笑道:“这不容易啊,这礼部侍郎多少人盯着这位子,你要为你亲家奔走……”

    舒应龙道:“公公帮了我们舒家多次,舒某感激不尽,若这一次能再帮这一次,我们舒蒋两家必有重礼奉上。”

    说完舒应龙拿起出一个单子。

    张鲸眼睛一眯但见头一行就是写着‘纹银两万两’。

    张鲸见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