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创办书院

  这一刻林延潮想起当年毕业之时,那时也是如此情景。

    林延潮举起酒杯,这狂歌竞夜,同窗之情,少年时的书生抱负都融入了这杯酒里,他与众人痛饮,达旦而罢。

    次日林延潮与众人一一作别,不少人红了眼眶。

    待送翁正春时,翁正春主动与林延潮道:“宗海兄昨日之言,与翁某而言如醍醐灌顶一般。我已决定改变初衷,参加下一科的会试,随宗海兄一起走一走那治平之道。”

    听了翁正春的话,林延潮不胜高兴道:“太好了,如此真是朝廷的幸甚,也是林某之幸甚。”

    翁正春这时道:“宗海兄莫要抬举翁某了,我也只是试一试罢了。其实昨日听宗海兄之言,翁某心底除了钦佩之余,还有一事不解。宗海兄既怀兼济天下之志,为何却又从朝廷辞官。舍庙堂之外,还有何处可以安邦定国呢?”

    林延潮闻言大笑道:“克生兄所言极是,其实不止你一人如此说,旁人早有建议。其实在林某看来治平之功未必要在庙堂上才能修的,教书育人照样可以。”

    “这一次回乡,我打算办一间书院,教授学生,让圣贤之道薪火相传!”

    翁正春闻言肃容道:“原来宗海兄早有大志,是翁某冒昧相询了,不知宗海兄既办书院可有翁某能够效劳的地方。”

    林延潮闻言一笑当即道:“若是克生兄肯帮我就太好了,有书院不可无读书人,有读书人不可无教书人。克生兄才华横溢,若是能替我教授学生就好了。不用太多,每旬来两趟就好了,每月支十两银子你看如何?如此你既有馆谷养家,也不耽搁你读书备考的功夫。”

    十两银子已是相当丰厚,而且一月只用来教书六趟,实在是一份很不错的作馆生计。

    翁正春知道是林延潮扶持自己,当下道:“宗海兄此情,翁某此生默默无闻也就罢了,若有出头之日必当犬马报之。”

    林延潮笑道:“以你我之情谊,说这样的话实在就是见外了。”

    说完二人长揖作别。

    却说林延潮从南园回府以后,即着手开始筹办书院事宜。

    对于在家乡筹办书院,是林延潮一直有的念头。

    不仅仅是学成报答乡里,寄托于情怀,更关乎于他的抱负。

    常言道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抱负,志气说来相当的慷慨激昂,但往往在现实面前什么都不是。

    但在世俗中立不世之功者,却又有抱负,志气在其中。

    此事就拿美职篮球而言,动则几千万美元的年薪,吸引了很多优秀的球员加入,让他们在球场上尽力。但促使球员们赢得比赛的仅仅是薪水而已吗?拿了大合同后打养生篮球的大有人在,但越是优秀的球员,在比赛中越有强烈的胜负心,并怀有对总冠军的强烈渴望,这才能使的他们更加的优秀,带领团队赢得更多的比赛。

    一分钱不给,仅仅谈奉献,谈荣誉,让这些优秀球员去争夺总冠军他们肯定是不干的。故而旁人说他们打球仅仅是为了钱,这又有些以片面下论断了。

    所以这又回到了义利之辩这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上,读书是为了什么?作官又是为了什么?

    永嘉学派(事功学派)里所主张的义利并举,以利合义,如何并举,如何合义?

    再从个人推广至国家,用王道还是霸道?还是王霸并用?

    这就是林延潮创办书院的初衷与抱负之所在!也是他与日后东林书院争长短的地方。

    其实从历史上东林书院与浙齐楚三党的较量来看,就可以知道浙齐楚三党必败。

    为什么?

    因为浙齐楚三党纯以利合,看起来很强大,但在东林党面前注定是乌合之众。

    三军未动粮草先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