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2章 硬上

的感觉一样,主刀理应面对自己更熟悉的手术区域才好发挥。

    孔向明等人刚听了王海洋传授的秘笈,纷纷做恍然大悟状。

    等凌然坐上了主刀位,王海洋就说的更顺口了。

    就某种程度上来说,王海洋更像是一名解说员……

    其他医生都听的很高兴,孔向明多年的医生经验,却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他有心想问,终究还是没有问出口来。

    对于来飞刀的王海洋主任医师,孔向明还是比较放心的。

    就目前的医疗环境来说,飞刀失败最不能承受的除了病人之外,当属主持飞刀的医生,具体操作的医院本身以单位的名义承担责任,最多也就是以单位的名义赔钱。

    孔向明相信王海洋不敢在飞刀期间让凌然练手,但是,再想深一点的话,王海洋如果不是让凌然练手,让出主刀位的目的是什么?

    凌然和王海洋都低着头,看不出表情来。

    孔向明也不问年老成精的王海洋了,干脆以讨教的样子,找了个王海洋说话的空隙,道:“凌医生,您缝血管的策略是什么?”

    凌然半天都没说话,被问到了,就实话实说道:“我没有具体策略的。”

    “咱们就针对这个病人呢?”

    “现在啊,病人的血管稍微有点硬,按照老年人的血管来缝吧。”凌然接着让护士泼了含肝素的生理盐水,湿润了血管后就开始动针,都没有打一个招呼。

    孔向明恍然大悟。王海洋肯定是觉得硬化的血管不好缝,所以才有那奇怪的举动,还特意问凌然有没有把握。

    照孔向明想,这说明王海洋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的。

    孔向明于是得到一个推论:王海洋将没有十足把握的血管缝合让给了凌然……

    这个想法,令孔向明自己吓了一跳。

    不论孔向明如何心思转动,手术台上方的屏幕里,凌然一针,两针,五六针的做着血管缝合。

    如果说,凌然刚才是抱着王海洋跑马拉松的话,他现在就是被王海洋推着跑马拉松了,节奏稍微有一点点被打扰,适应了以后,依旧是跑的又快又轻松。

    手术室里一时间没人说话,等孔向明想到新话题的时候,凌然已经缝好了一根动脉。

    “多缝两根?”凌然抬头问王海洋。

    “可以,今天缝四根吧。”王海洋也没要回主刀的位置,并且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他带着凌然来,就是看中了凌然的能力。

    刚才的血管缝合,他要缝合的话,也能有七八成把握,在手外科的医生中间,肯定也是排名在前的。但是,何必一定要自己缝血管呢?

    这种精细“琐碎”的活儿,交给年轻医生岂不是更好?

    王海洋熟悉了凌然的习惯,知道他有把握就是有把握,所以放心的将血管的缝合给让了出来。所谓老不以筋骨为能,王海洋也没兴趣低着头去硬拼这条老血管了。

    谁能想到四十多岁的查老板,会有一根70岁的老血管。

    王海洋要处理这根血管的话,估计得花不少的心思,手术时间因此延长一两个小时都有可能。

    凌然却是“硬上”的架势,开始阶段看的王海洋有点心惊胆战,稍看一会,就觉得心旷神怡了。

    孔向明短时间内失去了说话的兴致,就望着凌然的操作,心里转着更多的念头。

    他是资深的骨科医生了,前两年就评了主任,单独带组七八年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断指再植也是做过的。

    益源县是个偏僻县,有一定的工业基础,隔一段时间,总有不慎断指的病人来求医,一些病人既支付不起数千元的救护车往返的费用,也请不到飞刀的医生,就要求在本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