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五章 剑指日本(上)

    “只身来港,白手起家。一年豪赚一亿,新晋导演创造财富新神话!”《信报》第一时间给予了报道!

    作为香港最严肃的财经报纸,《信报》曾经在徐帆的第一部百万小成本的电影创造了惊人票房奇迹,并传出他本人大赚千万的时候,便惊讶的给了他‘影界罗兆辉’的封号。可以说当时,《信报》顶着的压力是很大的。

    因为今年刚28岁的罗兆辉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地产神童,拥有至少十亿港币的身家,与刘銮雄众富豪称兄道弟,跟周星驰诸巨星呼朋唤友。自从他二十三岁跻身亿万富豪行列之后,有过太多风流韵事,也一直都是香港媒体追捧的财富巨子。

    所幸,徐帆也算为《信报》争了一口气。从第一部电影的盛传豪赚千万,到不久后成为曙光公司的股东一员,再到第二部电影外埠豪卖数千万天价,第三部三级片虽然也经历了一番坎坷,但相对其成本依旧大赚了一笔。只是任《信报》如何发散思维,也绝对想象不到,他们到处的一个嚎头高帽,眼看着竟然成为了现实。

    徐帆竟然是曙光公司的大股东,而他也真的重现了当年地产神童罗兆辉崛起神话,同样是白手起家,同样是有贵人提携。总之,他们都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短时间崛起跻身亿万富豪行列之中的。

    “曙光、嘉华合作曝光,名导徐帆竟是曙光最大股东!”《东方日报》评论不咸不淡,一个标题,几块豆腐块的报道,即没有错过市场热点,也没有对曙光表现的过分热情。

    他们已经觉察到了曙光跟徐帆对自己的不满。不过《东方日报》成为香港报纸销量之冠已经多年,从来只有他们炒作别人,哪里会在乎别人满意不满意。

    “一年实现三级变,笑看香港梦,徐帆北望神州,豪言这是最好的时代!”《明报》此时已是于品海执掌大局了,不过于品海这人依旧延续了金庸时期中立中偏向北边的态度。因此在报道中多次提到徐帆渴望投资内地的片段。于品海此人相当了不起,今年七月他更跟武汉政府合资成立了一家武汉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外资控股媒体,也是最后一家。因为在他跟武汉政府协议签署之后,中央便直接下达了文件,禁止外资控股内地媒体。

    曙光公司与嘉华银行达成合作协议,这件事情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在继续发酵之中。

    一个来港仅一年多,凭藉着双手跟指挥白手起家,短短一年里靠着拍摄电影打下了亿万身家,并且还成为了香港一家绩优影视公司的董事长兼最大股东。徐帆创造的香港梦,一时间令整个香港都陷入了沸腾之中,媒体争相报道,一时之间,他的人气也再一次直线狂飙,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tvb电视台甚至还特别弄出了一个活动,叫‘你的香港梦’。他们派出数十名记者上街采访香港普通市民,在短短三天内访问了一千七百多位市民,并且收到了一万两千封信跟六千多通电话。根据采访、来信跟来电,52%的人表示他们还有香港梦,并愿意去打拼;17%惊诧电影如此赚钱:8%的人表示看过或者至少听说过‘徐帆’这个名字;13%的人确信徐帆的成功只是因为他来到了香港,来到了这个有梦的地方……

    因为签约之前便已经跟嘉华谈妥,与嘉华银行签署协议后,第二天徐帆终于从嘉华银行获得了一亿港币的贷款。

    一切都按照着他的计划进行,并且做得很顺利。9月17日,台湾那边蔡松林打来电话,告诉他拖延了两个多月之后,他的第二部电影《逃出立方体》终于要在台湾上映了。

    这部电影七月初就跟学者公司签订了发行合作,但是之所以会耽误这么久才上映,除了学者公司一直在联系台北的影院,希望尽可能拿下这个台湾最重要的票房外,还是为了避开七八月份台湾变态的上映档期。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