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七十五章 刘香的使者

一步的增加。另外相关的情报部门也需要开动起来,尽可能多搜集一些‘十八芝’近期的动向消息,以便让军方作出正确的判断。”颜楚杰望向在座的执委道:“各位,这次的作战对手可不是之前几乎没什么还手之力的南越,而是能够跟大明正面进行军事对抗的武装力量,我希望大家对此都能有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军方配合和支持。”

    会议开到最后,其实颜楚杰也并没有向执委们详细介绍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安排,因为这些东西专业性太强,如果要一一向执委们解释清楚,这个会恐怕得开上两三天了。而召开紧急碰头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并不是战术讨论会,因此在通过了紧急预算案之后,陶东来便宣布散场,各个单位开始厉兵秣马进行备战。

    1628年11月1日,大明崇祯元年十月初六,广州城。

    刘信在客房中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不时抬头看一看窗外的天空----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如同天河倒悬一般,将整个广州城都冲刷得干干净净。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已经连续下了两天,一解广州附近的干旱状况,只是这场雨实在来得太晚了一些,早已经过了粮田需要灌溉的季节,而因为夏粮欠收而破产的农民,如今这场雨也不会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什么转机,反倒是大风大雨摧毁了不少贫苦人家的茅草棚屋,让更多的人陷入到离家逃难的境地中。

    但刘信对于这场雨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后果并不在意,他只知道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由此已经耽搁了整整两天。因为雨势太大,广州城内所有的载人工具都暂时停止了营业,以至于刘信没有办法出城去拜访海汉人的驻广办机构----除非他愿意挽起裤脚,不计形象地趟过客栈外面深度几乎盈尺的大水坑,再踏着满是泥泞的道路步行去登门拜访。

    这当然是不行的,刘信就算不怎么在意自己的形象,也得顾及到自家老板的名声----他可是代表“十八芝”大头目之一的刘香来找海汉人谈判的,虽说海上混饭吃的汉子都很粗犷,但上了岸之后该讲究形象的地方也不能太马虎,以免被人当作上不了台面的泥腿子看待。

    刘信在入伙之前读过几天私塾,会读书识字,在海盗团伙当中也算是有化的人,因此在刘香身边一直都是充当幕僚角色,为刘香出谋划策。一年前海汉货物刚开始出现在广东市面上的时候,他便已经注意到了,并且建议刘香通过地下渠道购买这类货物贩往福建。但由于当时的海汉货的出货量极少,又是独家代理,行情十分紧俏,刘香并没有能从这种走私生意中捞取到太多的好处。而海汉军火通过某些渠道被贩卖到福建这件事,刘香并非没有发现,而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不愿把这些事情放到台面上来说。

    “十八芝”是东南沿海势力最大的海盗团伙,但这个海盗团伙也并不是郑芝龙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有杨天生、施大瑄、钟斌、李国柱、刘香、李魁奇等十几名头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下和地盘。攻打福建境内的明军,这件事在“十八芝”内部就并非意见一致,比如主要地盘都在广东沿海的刘香,对于郑芝龙一心想要打败福建水师的执念就有些不太感冒。

    郑芝龙如果打下了中左所,攻破了漳州、泉州,那也是他得了好处的大头,对于刘香并没有太大的实际利益可言。而海汉人出产的武器流向许心素一方,反倒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磨郑芝龙的实力,本来就有些看不惯郑芝龙的刘香对此就一直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当然他也曾有过购买海汉武器的念头,但奈何人家根本就不卖第二家,出再高的价钱也没用。直到今年上半年“琼联发”成立之后,海汉人开始放开了武器出口的限制,公司股东也有了购买武器装备自家民团的权力,刘香才想方设法用高价买到了一批海汉火绳枪。

    郑芝龙能当上“十八芝”的首领,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