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04章 琼州府城

系统在外运作的一个很显著的特征----绝大部分商品都通过经销商、代理商的方式来建立销售渠道,让大明的商人能够从海汉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中分得一杯羹。而这些大明代理商的存在,也为海汉商品进入大明的市场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甚至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成为执委会手中一支可用的力量。

    例如驻府城办事处虽然正式人员编制还不到四十人,但整个琼州府城接受海汉雇佣,为海汉跑腿办事,以及直接利益相关者,少说也有两三千人之多。这些人在数万的府城人口中看起来比例不大,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们背后那些隐藏的间接相关者。

    如海汉私盐在本地的经销权,就掌握在海南卫指挥使的小舅子手里,这门生意每年至少可以给他家带去五千两银子的收益;而总揽了海汉玻璃文具在本地销售渠道的,则是知府大人的亲外甥,这门生意真的可以说是躺在家里就把钱给挣了。其他的诸如此类的关系户还有至少十几家,几乎包揽了所有的海汉商品在府城的经销权,这些既得利益者并不会反感海汉商业体系在本地的运作,反倒是期盼着三亚那边能够定期地推出新的产品,以便能让他们的商铺有新的炒作点。

    由海汉自行经营的店铺不多,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海汉银行。作为琼州岛上的主要销售市场,财政部在琼州府城也开设有一间支行,初期主要就是结算三亚与琼州府城之间的货款,方便那些专门来回于两地之间的海商。不过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逐渐拓展,目前银行的业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替商人们结算货款而已,印刷了定额面值的银票已经开始逐步在市面上流通起来。

    现在海汉银行在琼州府城发行的定额银票跟广州支行在当地发行的银票是一样的,分为十、五十、一百三种面额,不记名不挂失,随时可到海汉银行兑换等额现银。这种小额银票在推出之后就得到了商界的普遍好评,即便是开始有所怀疑的人,在验明身份之后,被请到银行的地下银库中看了窖藏在此的十万两库银之后,也大多打消了原本的疑虑。根据海汉银行所提供的数据,目前琼州商界的交易当中使用海汉银票作为支付手段的比例,已经高达近五成了。

    然而官府对海汉银行这种不声不响就掌握了本地经济命脉的做法,却丝毫都没有警惕感产生----对于官员们来说,把通过各种门路收上来的银子放在城外由海汉民兵荷枪实弹把守着的银库里,远比在自家后花园里刨个大坑埋在地下,然后每天晚上为此担惊受怕要好得多。反正需要用银子的时候直接给海汉人传个话,将银票交给他们,银行的运银车半个时辰之内就会把足额现银运到指定的地方交付。

    相关的部门经过了两年多的运作之后,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商业渠道为其他的渗透工作铺路。结合了政治、文化、经贸等领域的推广于一身,这一整套运作体系所能产生的作用,远比单纯的贸易关系要强得多。海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等等,一直源源不断地通过这个体系渗透到府城每一个居民的生活当中。

    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这里距离三亚稍远,不太可能像崖城那样,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就被海汉迅速同化,然后架空当地官府,实现了事实上的吞并。事实上海汉在海南岛上的整个扩张趋势也随着地域距离的变化而呈现出进展程度上的差别,距离越近,海汉控制的程度就越高,距离越远,海汉在当地的影响力就越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