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13章 三亚见闻

商铺就已经达八百余家,如果再加上三亚港那边,整个三亚地区的商铺数量已经接近两千家了。”张千智不无自得地向费策贤介绍景观大道的商业运营状况。

    三亚这些商铺可不是那种住家户在门口支个摊卖点针头线脑、小吃早饭就算数的,很多商铺实际上并非只是一个铺面,而是综合商栈的性质,临街是铺面,后面是库房和居住的地方。类似福瑞丰之类的大商家,其商栈还分了胜利港和三亚港两处,每处都是占地数十亩,商栈内除了库房和居住场所之外,甚至还有自家的车马行。而那些酒楼、饭店之类的消费场所,就算是起了四五层楼,建了七八进院子,在统计中也是只算一家商铺。因此三亚这商铺的数量听起来似乎不算太多,但实际经营规模却远胜大明的城市了。

    而来此投资的外国客商越多,便越是能带动三亚的商业气氛和消费能力,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节奏中。外来资本的不断涌入,让三亚的区域商业地位也水涨船高,时至今日,南海第一贸易港的身份已经十分稳固,年贸易量已经超过了广州足足五倍有余。

    对于费策贤来说,这里的商业氛围也的确是让他感到大开眼界,在三亚参与各种贸易活动的的并不是只有汉人,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奇装异服、深目高鼻的异域人士,甚至连有些店铺都是这些外国人开的。费策贤在礼部这些年虽然也见识过不少外国人,但数量恐怕还没这里随便逛上一圈见得多。他不禁有些好奇,海汉是如何管理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

    费策贤向张千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千智解释道:“我国有非常完善的外来人口登记制度,所有来到三亚的外国人,都必须先登记身份,才能进入城区活动。如果要在三亚长时间驻留,那就还得办理相应的手续。所有进入三亚的外国人都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一旦有违法之举,我们可不管他是来自哪一国的,一律按海汉法律进行惩治。时间一长,这些外国人口耳相传,自然也就知道哪些事情做得,哪些做不得。”

    费策贤道:“听闻海汉一向鼓励移民入籍,那又要如何分辨哪些是外国人,哪些是海汉人?”

    “我国国民都随身带有身份号牌可供分辨。”张千智一边说一边伸手从脖子上拉出了项链,向费策贤展示了一下挂在颈项上的号牌:“此物乃精钢所制,不易损毁,上面刻有每个人的专属编号,一查便知真假。”

    费策贤道:“虽是精钢所制,但也能造假吧?”

    张千智正色道:“海汉法律对此有专门规定,凡制假身份号牌者,死罪。听说这些年抓到的制假者也有那么几个,不过都不是海汉国民。”

    大明锦衣卫和东厂都曾经动过这方面的脑筋,制作假身份号牌以安排情报人员混入海汉潜伏下来,但海汉这种号牌所用的材质实际上是一种合金,不管怎么仿制,号牌材质却终究没法做到一模一样,因此最后都不免会暴露身份。在折损了一些人手之后,大明这边便放弃了这种手段,改为安排人手通过移民入籍的方式进入海汉潜伏,虽然过程会耗时更长,但起码能拿到货真价实的身份号牌,不用再担心用假货导致身份暴露了。

    张千智在安全部见过不少类似这样的案例,对于这方面的状况也算是比较了解。他不确定费策贤问这个问题是试探自己还是真不懂,但还是滴水不漏地作出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