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384章

    根据执委会所掌握的矿藏资料,山东的金矿储量是全国最高的地方,而这些矿脉又大多集中在胶东半岛地区。招远、掖县、平度、乳山、牟平、栖霞等地都有分布,其中又以招远、平度两地的矿脉最为集中,而且埋藏较浅便于露天开采。

    而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在北宋时期的景德四年,即公元十一世纪初,宋真宗便派了大臣潘美到招远地区督办玲珑山金矿的开采事务。当时登莱两州的黄金年产量近万两,约能占到全国黄金产量的九成左右。而到元代,朝廷进一步加大了对胶东金矿的开采力度,产量比宋代产金高峰期的皇祐年间足足高出了一倍有余。

    到了明代,这一地区的金矿自然也被继承下来,明神宗还曾派了大批太监到地方上监督金矿开采。只是这些监督措施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登莱地区的金矿产量非但没能得到提升,下滑到仅有元代最高产量的六分之一左右。天启年间熹宗还派了魏忠贤到登州监督开采事务,但同样也未能起到实际作用。发生于1631年的登莱之乱,更是摧毁了这一地区几乎所有的矿场,虽然近几年慢慢在重新复工,但相关技术人员在战乱中的严重流失导致生产效率也随之下降,如今的产能较之以前已经下滑了太多。

    而原本在这一地区以挖矿为生的矿工,近几年却有不少人陆陆续续跑去了福山县,变成了为海汉效力的矿工。原因无他,还是因为海汉给的待遇更好,能保证矿工们的生计。

    通过这些跳槽的矿工,海汉也就慢慢获知了关于招远地区金矿开采状况的信息。旧的矿脉经过几百年的开采之后,矿藏已经逐渐枯竭,产金量慢慢入不敷出,难以维持矿场的正常运转。而官府又没有能力探寻到新的矿脉,所以招远地区的金矿产业就逐渐衰败了。

    但这样的信息与海汉高层所掌握的情况显然是不相符的,招远地区的金矿即便是到了几百年之后也远远还没有枯竭,除了前几个世纪由官府组织开采的玲珑山金矿外,招远县内的阜山、罗山、金华山等地,还散布着大小千条金矿矿脉,其中不乏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的上等矿脉。只是当下这个阶段官府的探矿能力已经几近于无,所以开采规模也在逐年萎缩,这无疑便是给海汉提供了施展手段的舞台。

    当然了,考虑到招远县的地理位置距离海汉控制的福山县还较远,而且开矿参与人数众多,难以保守秘密,一旦海汉在该地区开采出新的金矿,势必很快就会引发大明的关注,届时再为矿脉所属权发生争夺,甚至爆发武装冲突,那对海汉而言也将是一个麻烦事。

    所以此事虽然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海汉高层也没有匆忙作出决定,还是要先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后再考虑动手。

    从地理环境来看,海汉很难完全复制之前在福山县的操作方式,去占领地处内陆山区的招远县。而且两地间相距百余里,中间几乎都是山地丘陵,陆上交通并不便利,不管是运输物资还是调遣兵力都是一件麻烦事。

    如果要想通过军事占领来实现目的,那海汉需要投入在这一地区的资源就实在太多了,大明也不太可能坐视海汉在山东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就将会影响到两国间的外交关系,这并不是海汉愿意见到的情况。

    相较于两国贸易为海汉在各个领域造就的巨大收益,在招远开采金矿所能创造的价值仅仅只局限于经济方面,孰轻孰重,海汉高层自然看得很清楚。即便要开采招远金矿,那也必须是在保持现有外交关系的前提下再进行实施。

    在当地寻找未经开采的矿脉,对海汉来说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资料库就有后世这一地区的各个金矿开采点,多派些专业人手到当地去按图索骥,要找到一处合适目标无非就是时间问题。

    真正的难题还是如何能在开采矿脉的同时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