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3.冰风森林(十一)

的基层军官头上。面对“渎职、无能、战败罪魁祸首”等等大锅,他一个小中尉能怎么辩解?还能推给谁?

    为了战争,为了祖国,为了同袍,为了荣誉,更为了自己,中尉必须努力奉献,以便降低哪怕一点点的风险……

    不管目的是什么,科列斯尼科夫中尉和他的部下们确实已经竭尽所能。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管辖范围内的后勤系统处于混乱中的事实,更改变不了随着攻势展开,公后勤系统的整体危机愈演愈烈的趋势。实际上,中尉应该为自己和部下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他们已经算是公后勤系统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一群。

    公原本的作战计划是在边界会战时就实现对驻守防御阵地内的拉普兰军实现包抄围歼,通过消灭其陆军主力,实现阵地突破、粉碎敌军续战能力、争取优势谈判地位的三重目标。但战争开始,真正执行作战计划时,此前被忽略的一系列问题却开始浮现上来,严重影响了作战计划的实现。

    最先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情报不充分。公国很清楚拉普兰在卡累利阿地峡有筑垒防御体系,但他们的情报大多是两年前的,对主要防御地带的兵力部署和工事体系的情况并不清楚,特别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修建的工事和火力点,在公国情报部在开战前夜下发的相关布防图上,不是标注错误就是完全没有画出来。

    第二个问题更为致命,那就是公国严重低估了拉普兰的抵抗决心和备战工作。

    抵抗决心就不用说了,关于公的暴行,拉普兰的小孩都清楚。举国上下都很清楚公入侵后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拉普兰人在面对公国蛮横无理的做派和强加的战争时所爆发出来的坚强意志和团结精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有了决心和贯彻决心的意志,接下来就是将意志落实到现实层面。

    早在共同会议召开之前,拉普兰军方就一直致力于修改北部边界防御作战,在开战前两个月更是以秋季特别演习的名义展开了秘密动员。当时两国外交交涉还在进行,为了避免在敏感时期刺激公国给其发动战争的口实,拉普兰官方和军方都没有使用“动员”这个军事术语(全国动员就意味着宣战)。在演习的名义下,各种后备部队隐蔽移动到了卡累利阿地峡,在战争爆发前最后两个月里,卡累利阿地峡的守军不断展开营连排级战斗训练、实弹射击和紧急战术培训课程,加固已有的工事并加修火力点和工事。其中针对公可能的主攻方向的区域防御反击演习强度更是大幅度增强。到霜月三十日战争爆发时,这些士兵已经对周围的一草一木如同自家后花园般熟悉。这些缜密细致的准备在战争爆发后立即给轻敌冒进的公带去了巨大的麻烦和损失。

    第三个问题则是完全的灾难,那就是公对这场战争的准备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万全。不管是人员训练、军官素养、战术战法的演练,还是情报工作,公都存在着大量问题。以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一场基于政治目的仓促上马的战争。

    仓促和混乱随处可见,几乎每个单位在进军开始后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麻烦,比如地图不准确,情报过时,拉普兰军后退时对道路进行破坏、埋设地雷等等。但最大最严重的问题却来自后勤系统。

    原始、混乱、官僚主义作风、渎职、无能、完全不合格——这是对公后勤系统的最精准描述。

    原本公国历史上就不存在所谓“后勤”这种概念,缺了啥需要啥靠抢就能解决,何必浪费时间去搞什么后勤。随着技术进步和军队编制扩大化,公也不的不面对后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后勤系统,对物资的征集、调度、存储、发放加一管理,同时将方便后勤管理纳入武器设计的要求。可以说后勤系统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光是重视和下大力气整顿建设是不够的。后勤比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