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6.不存在地区(四十)

径的庞然大物、末敏弹、电磁炮、粒子炮之类……那就不必多提了,别说铁包肉,就是出来一群实心铁王八,它们都能轻松怼穿。

    既然无法指望提升装甲厚度来换取搭乘员的生存率,技术员们也只能调整研发方向,寄希望于机动性的提升。

    速度就是最好的防御。

    只要打不中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会这么说的,要么是身经百战的王牌,要么是彻头彻尾的疯子,再不然就是不把士兵的性命当回事的冷血狂人。谁都清楚,要提升机动性,方法无非两种:提升动力输出或削弱装甲。前一种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后一种效果有限,且最终结果未必尽如人意。

    共和国技术人员不是白痴,他们当然清楚个中利弊,经过一番权衡取舍,他们最终弄出来的是一种“地面快速机动型”。彻底放弃“能进行空中机动”这一当前技术水平难以实现的设计指标,将的战场转回地面,使其成为装甲车辆的补充辅助力量与步兵单位的强化升级,也就是所谓的“装甲步兵”。既可以与战车等装甲单位协同攻击,也可以充当步兵中坚,根据前线战事发展还能编成独立机动部队进行运动战。

    这实际上已经很接近的原型——外骨骼动力装置。共和国技术人员无意中把握到了正确的研发方向,更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独到的见解和创意。最终弄出来的,便是一款能悬浮于地面上,如同溜冰一样快速前行,同时兼顾火力和防护的“瓦伦丁”。

    这款机型不管是设计理念和性能参数都非常杰出,搭乘员们经过战前的突击训练也已经度过了磨合期,机体和搭乘员都处于绝佳状态。如果对手是常规步兵,即便是有强力装甲力量加强的装甲掷弹兵,在特定条件下他们也有能与之周旋甚至取胜的把握。

    但他们眼前的对手是“军团”,常理并不适用于这些会行走的梦魇。

    不管损失多少,也不会停下脚步。

    不管对手怎么变换战术,总会迅速进化、适应。

    仅靠顽强、毅力、智慧,还不足以突破机械亡灵们组成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