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章 鱼与熊掌

是有旨,禁止旗民经商,但却是有针对性的。

    人关之初,各处庄头入市强买,持强凌弱,鞭挞民商,有违安抚商民之意,世祖遂下旨,禁王府及旗员家人外省商贸。圣祖在位时,包衣下人,王公大臣家人,领资本霸占关津生理,依势欺凌,扰害地方,又有王公大臣囤积居奇,以为牟利,朝廷遂颁行禁止不法经商令。

    由此可见,世祖、圣祖所禁者,乃是旗人王公勋贵经商以及旗人不法经商,并非是禁止普通旗民经商。”

    听的这话,易知足暗忖,咱好歹也是一等子爵,一品大员,算不上王公,也应算是勋贵了吧,是不是也应该在不得经商之列?不过,他也就敢在脑子里想想,不敢吭声,道光明摆着是要破格将他抬入镶黄旗满洲,以便掌控他,再多说也是白搭。

    略微顿了顿,道光接着道:“二百年休养生息,旗人生齿日繁,而旗缺数量未变,官缺、兵缺自难以满足如此众多的滋生人口,既无缺可补,又不农不工不商,以致旗人生计日渐艰难。”

    说到这里,他轻叹道:“旗人乃大清之根本,旗人生计艰难窘迫,实是朝廷一大心病,朕为此亦是忧思难解,将你抬籍入旗,直接抬入镶黄旗满洲,为的便是竖立一个楷模,以破除旗人根深蒂固不农不工不商之习惯。”

    还包含有这层意思?易知足心思电转,旗人生计如今确实已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从雍正、乾隆以来就逐步明显,却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道光不会是拿这事来遮掩将其抬籍入旗的目的,那能不能从旗人生计入手?

    稍稍思忖,他才开口道:“皇上,八旗生计问题,微臣窃以为,当从根子上寻找症结所在.....。”

    从根子上?道光疑惑的看了他一眼,道:“你考虑过八旗生计问题?”

    旗人生计问题,易知足在闲暇之时与魏源、包世臣都谈及过,不过并不深入,略微沉吟,他才从容道:“旗人生计,乃是国之大政,微臣闲暇之时与江南名士,魏源、包世臣等人都探讨过,魏源曾言,近京五百里所圈之旗地,大半尽典于民。数百万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之旗人居于京师,而莫为之所,虽竭海内之正供,不足以赡。”

    虽竭海内之正供,不足以赡!道光不由的大为感触,朝廷花在旗人身上的银子确实是难以计数,局面却是丝毫未见好转,反而是日益严重恶化。

    “一直以来,朝廷皆以旗人为根本。”易知足接着道:“自世祖以来,圣祖、世宗、高宗、仁宗皇帝都一直反复强调----首崇满洲、满洲根本、八旗根本、满洲甲兵根本、满洲甲兵系国家根本、八旗满洲乃朝廷之根本,八旗人员乃国家根本之语等等,屡屡见于诸位先帝谕旨。”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向道光,道:“微臣能不能直言?”

    “但说无妨。”道光不假思索的道,易知足说话大胆率直,且敢说实话,他是颇为欣赏的,为此,他连记注官都屛退了,就担心对方有违碍之言。

    “微臣窃以为,正是朝廷为旗人制定的基本国策束缚了旗人。”易知足沉声道:“旗人生计问题,根子在于朝廷制定的基本国策,若说立国之初,旗人是国之根本,到了如今,旗人不仅不是根本,反而成为朝廷的累赘。

    人口基数越大,繁衍越快,旗人如今已有数百万,待的繁衍到上千万规模,甚至是数千万,朝廷又当如何待之?”

    这话极为大胆,说的却也是实情,旗人如今确实是成了累赘!道光默然无语,自康熙晚年开始,历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为解决旗人生计问题,朝廷没少采取措施,让汉军人员出旗为民,非正身旗人出旗为民,以减轻八旗人口压力,设立井田,赏赐银两,赎回民典旗地,设立养育兵制度,组织旗民回垦边区等等,银子没少花,却不见成效。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