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章 开拍

 摄影师和录音师都举手示意镜头没有问题。

    “好,这个镜头过了!”

    都说万事开头难,显然剧组工作人员的用心,演员们的用心,使得第一天的戏很顺畅的完成了剧本计划。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随后的几天中,剧组的进度一直在线,甚至超乎乔含章的预料。

    乔含章无疑是幸运的,有这么好的背景可以依靠,有重来一次的机会进行挑战,有一个可以随时请教的副导演,有一群完全称得上不错的演员,还有一个精心雕琢的故事。

    最重要的原因则在于,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愿意沉下心来,投入到作品创作中来。

    这个时代的人们愿意用一台摄影机,跋山涉水走遍拍出我们的暑假必备剧集《西游记》。

    这个时代的人们愿意用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剧前培训,然后用三年的时间拍出一部《红楼梦》。

    这个时代的人们是愿意以一种后世常常提到的工匠精神来对待自己的这份工作的。

    而十几年后的未来,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却是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局面:

    大量国产电视剧集数变得越来越多,剧情也像注水猪肉一样越来越水,仿佛没有个五六十集就不叫个电视剧。

    大量的资本入场,带着他们的大数据,选用他们认为可以的大ip,选用他们认为自带流量的导演、演员。

    导演、演员的收入越来越高,挤占了剧组的其他支出,一部戏也只能用剩下的钱完成剧组运转,进行特效制作,这样的剧集自然会自带五毛钱特效。

    越来越多的导演迫于投资的压力,或者是自己出于多赚钱的目的,选演员时优先考虑小鲜肉或者小花的热度而不在乎他们的演技好坏,不去管他们的形象到底符不符合角色要求。

    编剧们开始对于清宫戏、宫斗戏、玛丽苏、抗日神剧等剧情情有独钟。

    肆意地在剧情中注入狗血,胡编乱造。他们也不愿意创新,寻找大ip,进行翻拍剧拍摄居然也是电视剧市场的一时主力。

    “演员们”不以自己的演技为耻,抠图、文替、轧戏成为常态,走红毯、接代言、跑商演成为了“演员们”的主要工作。

    这些“演员们”偏偏还认为自己这个年纪如果一帆风顺的话已经该拿个奖项大满贯,同时还期待自己未来的表演艺术家称号。

    那个时候的电视剧市场,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光怪陆离的影像,圈内的人前赴后继的跳入染缸中,把自己的心肝脾肺肾染成五颜六色,浮躁不仅仅只是某些人,而成为了整个圈子的共同特点。

    乔含章觉得自己十分有幸能够回到了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他还有可能用自己超越时代的眼光来打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娱乐帝国,给未来的娱乐圈施加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