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

头衔,而现在海外华人可是如日中天,张之洞再怎么示好,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再说海外华人己经和李鸿章拉上关系,是否还需要自己这个张香帅,还不得而知,万一自己这热脸去贴海外华人的冷屁股,岂不是自讨没趣吗?堂堂张香帅,可丢不起这个脸。

    另外就是张之洞对李鸿章也不放心,两人互不对眼数十年,现在李鸿章己经和海外华人建立了关系,还会让自己插手其中吗?因此自己去联络海外华人,李鸿章会不会从中给自己使绊子。张之洞思考再三,也没有打定主意,结果一直拖到了现在。

    只不过张之洞没有想到,李鸿章会主动给自己来电,介绍海外华人希望访问武昌,并且想向张之洞购买一些武器,一开始张之洞还不信,以为李鸿章是在耍戏自已,但随后久不和张之洞有来往的张佩纶也给自已来信,希望自已能够好好接待海外华人。张之洞也意识到机会来了,自己手里有海外华人需要的,而李鸿章又无法给予的东西,而且如果真的谈成了,还可以解决自己目前面临的资金困境。至于清廷那边,张之洞到真没有放在心上,现在的清廷,自保都十分免强,那还管得了这些事情。

    而且得知海外华人将派秦铮访问武昌,也让张之洞十分满意,因为他也收集了不少海外华人的资料,知道这可是海外华人里的二号人物,海外华人对李鸿章也不过如此,这说明海外华人对自已还是十分重视的,把自己和李鸿章并列,既然如此,自已自然也应投桃报李,因此也以极高的规格接待秦铮。

    见秦铮到了,张之洞立刻率先走下台阶,亲自迎接秦铮,在中国的礼仪中,这叫降阶相迎。而秦铮也不敢怠慢,虽然张之洞摆出一付礼贤下士的开明样子,但自己扮演的可不是诸葛亮,没必要摆架孑装清高,而且张之洞喜好虚名,该给他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因此也抢前几步,上了两级台阶,沒让张之洞完全走下台阶,双手抱拳,道:“见过香帅。”

    果然,秦铮的行动让张之洞十分高兴,赶忙拱了拱手,道:“秦政委,不必客气,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老夫己经为政委备下了接风宴席,先进去再说。”说着拉着秦铮,一起走进了总督府衙门。

    在后堂里己经摆好了一张圆桌,张之洞在主席就座,让秦铮坐在次席,另外还有六人入席就座,共计凑成八席,其中就有荣俊业,而其他五个人,估计也都是张之洞的幕僚。

    果然,落座之后张之洞一一向秦铮介绍,在张之洞右手边第一席的是一个45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身材削瘦,但双目精光四射,一看就是机智过人之辈,而张之洞向秦铮介绍,此人便是他的首席幕僚赵凤昌。

    这和秦铮猜测的结果一样,虽然赵凤昌并沒有担任过什么重要的职位,但在旧时空的清末民初政坛上,却是一位举足重轻的人物,在戊戌变法、东南互保、《苏报》案、辛亥革命等重大的历史事件中,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极为巨大的传奇式人物,素有“民国诸葛” 之称。这次东南互保的最初提倡者,就是赵凤昌,并且参与了整个东南互保的策划、实施、谈判过程,可以说沒有赵凤昌,也就没有东南互保。因此秦铮也拱了拱手,道:“我在上海时,早听过竹君先生(赵凤昌字竹君)的大名,不想能在香帅这里能一会尊颜。”

    赵凤昌还礼道:“秦政委过讲了。”

    张之洞呵呵一笑,接着又介绍坐在赵凤昌身边的人,道:“此位辜鸿铭,精通西学,仍是老夫一臂。”

    秦铮点了点头,这又是一个大腕级的历史名人,这家伙号称“清末怪杰”,精通九国语言,并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而且说起辜鸿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留辫子,其实辜鸿铭在英国留学时,早已剪掉辫子,西装革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