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他,低头垂首,竟有如一个犯了错误等待处罚的孩子。
卢象升停了下,又继续说道:“陛下,请再听微臣分析一番局势。想那清朝鞑虏,自叛明立国以来,虽窃据东北一地,但如何可与那已吞了半壁江山的金朝相比。我大明帝国,幅员万里,带甲百万,人民兆亿,又岂是那只剩半壁江山偏安一隅的南宋可以企及。在我大明这般据有优势的情况下,如此竟要仿效那宋金故事,去向清廷求和,岂非自卑自贱,引为笑谈?!陛下啊,请恕臣直言,愿陛下诛除奸恶卖国之小人,重振朝纲,兴兵演武,与那清廷宵小决战到底!臣虽愚鲁,亦愿效当日岳武穆,兴兵北伐,引为前驱,虽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亦无所憾也!”
卢象升说完,伏跪于地的他,在坚硬的青石板上连连磕头,砰砰作响的声音,令人心悸。
“爱卿不必如此,速速起身!”
卢象升站起身来,额头已是肿起,血水淋漓,沾满了砂尘与灰土,不时滴嗒而落的鲜血,划过他那刚正肃直的脸,让他看起来颇为恐怖可怕。
见到卢象升这般真接地向自己剖明心迹,崇祯皇帝心下又激动又惶愧,他呐呐道:“建斗忠勇爱国之心,朕已知了,我大明有建斗这般忠诚良将,实是令朕激赏不已。朕心下已明,这议和之事,就此告罢了。”
“吾皇从谏如流,不为宵小奸贼所蒙弊,微臣心下甚慰。有陛下这般仁义明睿之君,实是我大明之福也。微臣为大明的军民百姓,向皇上一大贺。”
见皇帝已明显被自已说服,卢象升脸上显出欣慰之色,拱手连声赞颂了几句。
这时,一旁的陪侍太监,急急递上绢帕,让他擦拭额头与脸上的血渍。
直到这时,崇祯才仿佛突然想起来一般,他扭头望向有面色冰冷平静肃立一旁的李啸,脸上又浮显出莫名的愧疚。
卢象升注意到了皇帝的眼神,脸上顿是涌起怒容,他勐地侧身,狠狠地瞪视着旁边无声伫立的李啸。
李啸却不看他,他微仰着头,空洞的眼神,仿佛正直视着极遥远的地方。
“李啸,你这贼厮,亏我卢某当日在河南之时,这般器重于你,视你有如亲生兄弟一般,万没想到,你这厮这般强悍能战,却是个卖国求荣之辈,背叛君父之徒,实实令卢某齿冷!“
卢象升低声的怒骂,有如锐利的刀子一般,直戳在李啸胸口。
李啸缓缓转过头来,与卢象升锐利愤怒的眼神对视,眼神中,却有无限的悲凉之色。
来自后世的他,当然知道,一味主战的卢象升的最终命运,只是在现在,他当然不能对他说出来。
最终,在久久的沉寂之后,从李啸嘴中,淡淡地吐出了一段话。
“卢大人,若国中的流贼和塞外的清虏,皆如你所说的这般不堪的话,我大明何以沉沦至此。若仅是挥洒一腔热血,便可救国救民的话,我大明早已复兴重振了。不过,卢大人,本伯想对你说的是,这天底下,没有比死更容易的事,也没有比死更没用的事。“
李啸的话语冰冷,似乎根本不含感情。
未等卢象升回话,李啸复转过身去,向崇祯长揖而拜道:“微臣无有才学,所献这议和之策,既有污圣听,难于采纳,就请陛下另择良策为是,微臣就此陛辞。“
崇祯沉默良久,才低声应道:“好吧,李啸,你且先回山东去吧。“
李啸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没有人注意到,这位年轻的赤凤伯,在迈步离去的一刹那,竟然热泪盈眶。
他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了下来,脸上保持着平静之色,跟着领路太监离宫而去。
离开紫禁城后,李啸便与一众护卫骑兵,简单地收拾了行李,打马离京出城。
离开的京城之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