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零八章 速归东都

收效竟然如此之大!

    没了当地百姓的支持,杜伏威军也就是不入临的游匪而已,比之三国时期的黄巾军,可要差得太多。

    “好,做得很好!”

    林沙轻轻一笑,房间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凝声吩咐道:“让弟兄们都打起精神来,做好出发的准备,等新任历阳县令赶来,咱们立刻启程离开!”

    “这么急,将军咱们下一步到哪?”

    王二吃了一惊,五千幽州军这才在历休整了几天时间啊?

    “洛阳!”

    林沙脸色阴霾,露出丝丝凛冽杀机,冷笑道:“既然有人拿传国玉玺做筏子,咱们要是不去凑一凑热闹,岂不显得太过没用?”

    这一刻,房间中的温度,突然下降让王二生生打了个冷战。

    高武世界的江湖,跟朝堂的联系之紧密,实在让人瞠目结舌。

    这消息还是早早离开的宋鲁和宋师道叔侄,无意中告诉他的。

    倒不是林沙孤陋寡闻,不能及时知晓这样轰动江湖的大事,只是林沙与手下弟兄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军务以及处理扬州的事务上,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得到这方面的隐秘消息。

    代天择主么?

    嘿嘿,好大的口气啊!

    就是不知道净念禅院那帮秃驴,挡不挡得住大军的冲击?

    林沙冷笑连连,心思早已不在南方,而是天下中心的东都洛阳。

    ……

    宋鲁灰溜溜离开之前,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心理,很是突兀的跟林沙说起了和氏壁的事儿。

    相传,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去换赵惠文王的镇国之宝和氏璧,赵王派了蔺相如护送和氏璧去见秦王,老蔺抱着人璧俱亡的笨方法,幸好秦王比他更笨让他将和氏壁安然带回,这就是著名的‘完壁归赵’的典故。

    和氏璧后来到了秦始皇手上,奏始皇命李斯撰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经玉石匠镌刻璧上,于是和氏璧遂成了和氐玺。

    汉高祖刘邦推翻了大秦朝,秦王子婴就把和氏壁献与刘邦,刘邦称之为“传国玺“,自此和氏壁成了得国失国的象征。后来王莽意图篡位,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璧,给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贾金镶补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体金角“的雅名。

    此玉并非凡玉,当年楚人卞和在荆山砍柴,见一只美丽的凤凰栖于一块青石上,想起“凤凰不落无宝地“,断定这青石必是宝物,于是献给楚厉王,岂知楚廷的玉石匠均指卞和献的乃是凡石,楚王一怒下斩去他的左足,赶走了他。卞和心中不忿,待武王继位,再去献宝,今趟则再拾斩下右足。

    到武王的儿子文王登位,闻知此事,才把青石抬回宫里,命工匠精心琢磨,剖开石头,从中得了一块光润无瑕、晶莹光洁的不世奇宝,为了纪念卞和,故称为之和氏壁。

    若是一般玉石,楚廷的玉石匠不可能不晓得,致误以为是普通石头,且荆山地区从未发现过玉石,可知和氏璧实乃不同于一般玉石的另一种瑰宝,亦正因这种奇宝当时是第一次被发现,所以任何人都不认识。观之摔于地而只破一角,便可知和氏璧的异乎寻常了。

    传到汉末的汉少帝,和氐壁又失去了,到三国时,长河太守孙坚在洛阳城巡逻,忽见一口水井光芒四射,命人打捞,起出一宫嫔尸身,颈系红匣,打开一看,正是和氏璧,到孙坚战死,和氏璧辗转落在曹操手上,被传了下来,到隋灭南陈,杨坚遍搜陈宫,却找不到陈主所藏的和氏璧,使杨坚引为平生憾事。

    这些有关和氏壁的传说,林沙毕竟当过一任皇帝,也做过一方霸主,自然知晓其中原委。

    可他不知晓的是,据宋鲁这厮所言,据宋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