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千四百一十四章 大治之相百姓安

个苛刻的主,尽管三十万工程人员全是俘虏充当,可每日消耗的粮食菜疏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有各种其它物资需求都相当惊人,比如布匹药材之类的东西就必不可少。

    大头可以让地方豪强得了去,刺史部甚至还能利用官府的信誉赊欠大半,就算只有小半让普通百姓得了好处,对整个豫州的民生经济都有极大好处。

    不仅如此,因为三十万工程人员的巨大布匹和药材消耗,刺史部还特意派遣精干的宣传人员,深入到各郡各国乡亭一级,将刺史部的需求直接告之最底层的百姓,让他们知晓官府的收购地点以及价钱,减少其中可能被乡亭土霸盘剥的可能。

    这样的行为前所未有,所谓朝令不下县,这是大汉四百年约定成俗的规矩。

    尽管朝廷会任命乡老和亭长,可广大的乡村实际上掌控在地方宗族手上,宗族高层对于底层族人有着惊人和约束和控制力。

    刺史部的行为,明显破坏了这样的规矩,明知自身利益将受到削薄,自然引来乡村宗族高层的不满。

    可不满归不满,胳膊扭不过大腿,他们在自家地盘上作威作福也就罢了,根本就没资格跟刺史部炸刺。

    不要说他们,就是豫州两郡郡守和四国国相,都对刺史部把手伸得过长不满,可刺史林沙实在太过强势,他们就是不敢配合也没那胆子。

    中平三年,豫州两郡四国官府首脑,因为不配合刺史部施政,短短不足一年时间足足换了两茬,下面的县令和县长更换频率更加迅速。

    刺史林沙摆明态度,他直接划下道来,愿意遵守配合的留下,不乐意的直接滚蛋,三条腿的蛤蟆不要找,想当官的人可多得是。

    他的手段简单粗暴,直接拿钱把十常侍砸晕,给灵帝的好处更是多得叫人眼红,之后的事情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管丫后台是宦官还是世族,只要皇帝一心偏袒,谁都没能力越过林沙在豫州炸刺。

    林沙的行径遭致士族不满,各种怪话和诋毁言论层出不穷,可他也不是没根底的,真以为卢植和蔡邕等人是吃干饭的啊?

    旁的不说,林沙拿出实际的成绩说话,中平三年还没过去,豫州的一些情况还没有报上朝廷。

    可单单林沙初任时的中平二年,豫州上交朝廷的税收,就比往年高出两层不止,让朝堂百官和皇帝乐得见眉不见眼。

    而且林沙还不是玩的天高三尺这种饮鸠止渴的手段,而是依靠修路搭瞧发展经济,还有清剿境内土匪山贼,以及不法地方豪强所得,并为引起民怨沸腾。

    这样的能力就相当了不得了,更不要说豫州作为中原大州,不仅豪强林立,皇帝可没少卖豫州的官职敛财。

    林沙能将那些拿钱买官的贪婪之辈压得死死的,还没引起官场动乱,就这样的能力已经相当了不得啦。

    放了任何一位朝廷大员接任他的位置,都不可能做得更好了。

    不仅如此,离豫州汝南颖川两郡不远的雒阳,很明显感受得到两郡的变化,经济繁荣商业出现极大发展,今年能够上交朝廷和皇帝的税收还有好处只会多不会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豫州地方郡守和国相要跟林沙斗,简直就是自寻死路。林沙可不管你有什么来历和底气,凡是不愿意主动配合刺史部施政方针的统统滚蛋,他就是这么不客气。

    待到中平三年秋季,豫州境内的官道修缮已经告一段落。

    基本做到了郡与郡之间,郡与国之间,还有郡与县之间的官道,全都变成了宽敞平坦的碎石大道。

    有了宽敞平坦的碎石官道相连,豫州各地之间的交流往来提速,再加上刺史部下狠手打击私下设可的路霸以及扰乱秩序的山贼土匪,豫州境内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当然,一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