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千四百四十八章 连番的惊讶


    可见,此时的豫州积累极厚,底蕴叫他相当惊讶。

    也不知道林沙坐镇豫州数年时间,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他在朝堂上,可是听闻这位上任豫州以来,态度强硬跟地方豪强关系不睦,很是闹了几回,次次动静都不小。

    当时朝堂上还有大臣弹劾,卢植为他好捏了把汗,甚至还写信过来安慰一番,可现在看来完全多心了。

    卢植视察整个豫州期间,并没有见到官府跟地方豪强对立的情况,虽说接触的部分豪强态度冷淡了点,不过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直到后来才知晓,林沙手段强硬到把这些豪强都逼得服软了,心中的震惊和佩服可想而知。

    豫州可是中原腹地,豪强扎堆的大州,结果几乎所有地方豪强都被压服,这种手段真心没话说,就是皇帝也得羡慕。

    最叫他意外的是,林沙和州牧府还特别重视教育,不惜花费重金和大量资源铺建公学习题,从县到郡国再到州的三级公学体系十分完善,几乎将豫州的寒门士子和部分豪强子弟一扫而空。

    单就这点,卢植也得说声佩服。

    估计也就雒阳的太学和鸿都门学,连学起来才能盖过豫州的公学声势。

    卢植作为海内名士,之前又有在东观修史的经历,对于豫州的公学体系,特别感兴趣和支持。

    当他在州公学还有郡国公学藏书馆,看到几乎被复制了一遍的东观藏书和鸿都门学典籍,以及太学藏书时,真的被震到了。

    尽管高质量的纸张出现,已经在雒阳主卷取代了竹简的存在,可东观藏书和太学藏书,以及鸿都门学典籍何其浩瀚,豫州公学这里竟然有全部的副制,相来其中花费极其惊人。

    确实惊人,林沙可是通过蔡邕,以及一些相熟太学博士,甚至拿钱砸十常侍的手段,才得到了这些宝贵藏书的复制品。

    就这,还都是皇室允许公开的普通书籍,真正珍贵的藏书还都在皇室手里握着,林沙正琢磨着趁董卓这个大老粗不识货的机会,花钱把买下来,或者派人用纸张复制一遍也成。

    对于财大气粗不差钱的林沙而言,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问题。

    当然,这只是林沙自己的心思,除了身边的心腹幕僚,旁人一概不知,不然消息泄露的话,可是会引来轩然大波的。

    豫州三级公学已经成了地方豪强的眼中钉肉中刺,尤其藏丰富得藏书,比起地方豪强的家族收藏要多得多,也丰富得多!

    这对习惯了垄断知识的地方豪强来说,就不怎么美妙了。

    在正史记载中,每每都能看到某某名士以诗经等等授徒多少多少,号称一代大家,显然这些名士身后的家族手里,这方面的藏书相当完善和丰富。

    可家族的力量毕竟有限,哪里比得上林沙动用一州官府之力行事,弄来了几乎整个大汉最精华也是最丰富的藏书。

    最叫地方豪强不爽的是,这些藏书还是免费向公学学生开放,允许公学学生自己抄录带回家族,简直就是动摇他们在知识垄断上的地位根基。

    他们手里有的可能比公学藏里的某方面书籍更全面更深入,可惜在丰富程度上根本没法比,最多也就是一派大家,再想要以一家之言在文坛呼风唤雨,估计已经很难了。

    要不是担心州牧林沙的狠辣报复,豫州地方豪强肯定要对公学的藏动手,就算不能将之据为己有,也要将之付之一炬才成!

    可惜,藏有精锐官军把守不说,而且里头除了书架和书籍本身,几乎没有多少易燃物品,他们也不敢冒着毁家纾难的风险搏上一搏。

    一旦被揪住,不说家族铁定完蛋,州牧林沙的雷霆怒火,就是汝南袁氏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承受不起,更何必还要承受文人阶层的口诛笔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