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56章 河北乱局

,一是地方官府军力比较弱,二是缺乏誓死抗击黑山军的动力。讨伐董卓过后,关东无主,地盘相当于是诸侯私产,有人跑到家里抢钱抢物,诸侯们不拼命才是怪事。诸侯们割据自重,纷纷厉兵秣马,客观上也增强了对抗黑山军的能力和底气。

    黑山各部还按以前那一套行事,当然会激起关东诸侯强烈反弹。

    黑山军里也不是没有明白人,那就是大首领张燕。

    张燕先前愿接受袁绍斡旋,正是因为预见到形势有变,不愿轻易冲突,以免迫使关东诸侯联手扼制黑山。苦哂部覆灭后,各部群情激愤要去报仇,张燕既没有阻止也没有支持,强行阻止会让部众失望,明确支持复仇又有悖他当初和袁绍的约定,很可能被诟病“无信”,干脆不吭声,持默许态度。

    等到事态升级,张燕想不发声也不行了。

    真打起来,必然是两败俱伤。

    到这个地步,双方都有些骑虎难下。

    谁都不希望爆发大冲突,都有外交解决危机的意愿。

    军队剑拔弩张的时候,冀州和黑山军使者往来频繁。

    张燕担心最后演变成黑山军与关东诸侯全面冲突,有心化干戈为玉帛,有和解诚意;韩馥好不容易雄起了一回,在战场上占了些便宜,打出气势,感觉良好,但韩馥不是有大野心的人,他的目标是守住自家地盘,当初鼓起勇气制止黑山军搞破坏有点热血,气氛稍有缓和,韩馥又变得患得患失,而且在冀州打仗他最亏,因此韩馥也有和解诚意。

    两边都想和平解决问题,按理说,事态应该很快平息才对。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大家在谈判桌上聊得很开心,认为很快就能各自收兵的时候,对峙的渤海军和黑山军突然爆发交战,双方至少有一百多人死伤,黑山军较吃亏。死伤人数不多,但刚刚缓和的气氛骤然紧张,直接影响以双边谈判进程。

    冲突发生后,渤海军和当事黑山部,都声称是对方挑衅导致爆发战斗。

    这种情况下,谁都不会承认是本方挑起事端,事后互相推诿不足为奇。张燕和韩馥对此没有太过计较,出现这种突发事件,开嘴炮谴责对方一番,作出必要的姿态也就够了,大家继续往下聊如何收兵的事情。

    好不容易回到谈判桌上,黑山军和渤海军再次爆发严重冲突。

    这一次吃亏的还是黑山军,死伤三百余人。

    张燕大怒,派特使紧急赶往渤海郡周边,严令涉事黑山部首不得挑事。那几位部首声泪俱下,坚称两次都是渤海军惹事,从很多细节看,渤海军的行动蓄谋已久,有意为之,黑山军是被迫应战。

    张燕先是不信,以为部首们在推诿。

    等到第三次冲突爆发,他才琢磨出一些味道。

    渤海军的确是在故意挑事,想阻止谈判很快出结果,因为黑山军施压,韩馥恢复了对袁绍的资助,袁绍不希望饭票很快过期,所以频频挑起事端;每次冲突规模都不是很大,既不足以挑起全面战争,又能制造前方紧张对峙的危险局面,阻碍大家达成协议,这正是袁绍的高明之处。

    说到底,继续对峙最符合袁绍的利益。

    张燕不动声色,派人提醒韩馥。

    韩馥其实心中早已生疑,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张燕的提醒,验证了他的怀疑,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为避免落入袁绍算计,深陷泥淖不能自拔,韩馥和张燕私下达成协议:黑山军立刻从对峙区域撤离,作为回报,冀州府为黑山提供一批返程粮草,给黑山军一个台阶,能够相对体面地撤退。

    黑山军一声不吭从渤海边境撤离,袁绍扼腕长叹,却无可奈何。

    黑山军退走后,冀州府警报解除,韩馥势必继续找渤海汰守府麻烦。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