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议定

司,职守既是审定待刊印的新书,自然要向著书者收取些许赀费,待审定合格后再向其发放相应刊号,准其刊印发售。”

    曹栾乃至群臣皆是听得云里雾里,刘彻也懒得多作解释,命宦者令李福将早已备好的文教司章程发放给群臣,人手一册。

    群臣正自阅看书册,又闻得宦官宣了乘氏侯刘买上殿,为他们讲解书册中的章程。

    他们心中皆有些讶异,瞧这意思,陛下莫不是有意让刘买执掌这文教司,出任文教令?

    梁王刘武自入朝请罪后,可是安分得紧,其子嗣也是谨言慎行,鲜少与官员往来,刘买这梁王嗣子更是如此。

    之前刘买的原配暴毙,梁王夫妇延请媒妁,想替自家长子再寻门亲事,迎娶长安贵女作为续弦,不少权贵世家都是婉拒,不想与梁王府扯上干系,免得引来皇帝刘启猜忌。

    没曾想,如今刘彻做了皇帝,梁王府竟要翻身了?

    新设的文教令秩俸虽只有六百石,却也位列朝堂。

    何况太常府虽属官众多,但因职守繁复琐碎,属官秩俸品阶大多不高,除却礼官大夫这等有官无印的闲散职位,位列文教令之上的实权官位就只有太常卿和数位太常丞。

    若太常卿与太常丞无暇上朝,这文教令可就领太常属官登殿了。

    朝臣们再想到历任太常卿多由刘氏宗亲出任,现任太常卿刘的年岁也已不小,刘买却是弱冠之年,若早早占着位置,日后岂非是会顺理成章的继任太常卿,得以位列九卿?

    失算了!

    不少朝臣皆是心生悔意,万没料到当今天子有这等心胸,连昔年梁王刘武与他争夺储君之位的旧怨都能释下,启用梁王嗣子。

    早知如此,当年就该将家中嫡女嫁入梁王府的,虽名为续弦,却是实实在在的嗣子妃啊。瞧这情形,陛下应是不会再对梁王府下狠手了,那待刘武百年之后,刘买就能踏踏实实的梁王之位啊!

    族中本应能出个诸侯王妃的,倒是便宜了出身羌族的稗禾候府啊。

    错失良机的那些朝臣恨不能捶胸顿足,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梁王府能翻身,真真见了鬼!

    刘彻可懒得猜群臣的心思,命刘买细细给他们讲解了文教司的职守和章程,尤是向曹栾将将如何收取著书者的审定赀费。

    文教司倒是不指着这审定费挣钱,主要还是避免民间将甚么破书的呈报审定。现下倒还能应付,但待日后造纸术和印刷术向民间推广后,每年必定有大量新书问世,就凭文教司这点人手,哪里审查得过来?

    大汉可没有甚么软件可以屏蔽关键字的,需让文教司的属官逐字逐句核查校对,工作量定是不小。

    依着刘彻制定的章程,要出版书籍可以,先向文教司申请刊号,不管能否通过审定,都得先教审定费,且看何人嫌钱多,随意将些破书呈报审定。

    曹栾听罢刘买的讲解,神情俨然轻松不少,若真依着章程收取那甚么审定费,国库非但不亏,反倒小有获利。

    近来新华书局通过刊印那些甚么白话文小说牟取暴利,曹栾也是多有耳闻,如今想到能从中分一杯羹,自是颇为欣喜。

    丞相袁盎也对这文教司多了几分重视,只因这份章程将不同的书籍做了详尽归类,审定费也是天差地别。

    经史子集的审定费最为低廉,审定每千字收取百钱,几近于无;白话文小说的审定费最为高昂,甚至要由大农府协助,依照印版和书籍数量,向书商收取相应税费,书商卖得愈多,朝廷挣得愈多。

    袁盎对此举颇为赞赏,陛下显是鼓励书商多多刊印经典的,正如章程开篇所述:以书养书,聚百家经典,遗泽后世子孙。

    见得朝臣们再无异议,刘彻当殿命御史中丞张骞拟旨,于太常府增设文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