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

量和人口流动水平,能出现大范围猪瘟还真是见鬼了。

    说实话,后世甚么口蹄疫乃至禽流感,都特么是人类整出来的破事,少用点化工饲料压根就没问题的。

    中世纪欧洲光是因鼠疫爆发黑死病的大瘟疫,就足足挂掉数千万白皮,华夏五千年却从未遭受过如此大的疫情。

    华夏是片受上天眷顾的土地,又有智慧勤劳的百姓,不是肮脏的欧美白皮可比的。

    防疫工作很重要,但着实没必要因噎废食。

    该养猪还得养猪,该养家禽还得养家禽,百姓吃饱穿暖比甚么都强。

    太仆府在各郡县设育豚苑是门长远生意,国舅田胜经商多年,眼光毒辣。

    他不但吩咐属下掌事们挨着各处育豚苑建了集约型养殖场,还向皇帝侄儿请准,愿以养殖场多年积累的经验人才及大笔赀财,换取一份与太仆府育豚司的长久合作契约。

    育豚苑每岁育成的猪崽,尽数出售给田氏商团养殖场,自行饲养还是对外出售,皆由田氏商团自行决定。

    刘彻觉着自家这舅父胃口还真大,却也觉着这是个不错的法子。

    太仆府的官吏虽擅长圈养牲畜,但没甚么销售渠道,也着实没必要为出售猪崽而扩大员额,造成行政编制过于臃肿。

    吃皇粮的“公务员”太多,对朝廷的财政支出也是不小负担,大农府每岁可都因此事和丞相府属官争得面红耳赤。

    汉初官吏的秩俸在华夏历朝历代皆称得上高薪,领着月例的底层吏员都能让五口之家丰衣足食。

    朝官的秩俸若依照后世的平价购买力计算,更皆是年薪百万起跳,尤是三公九卿,每岁秩俸加上杂七杂八的年节贴补和赏赐,近愈后世的三四百万年薪。

    毫无夸张的说,东郭咸阳刚接任大农令时,算着官员秩俸都手抖。

    虽说东郭世家在齐地卖了百余年海盐,家赀累万金,但待得东郭咸阳真正执掌大农府,看到国库每岁的详细账目时,才晓得甚么是花钱如流水。

    甚么富可敌国的豪商巨贾,皆是狗屎!

    且不算国库每岁拨去治河的五十万金,光是给数十万官吏发放的秩俸,就够买下十余个东郭世家的。

    若非汉初数代皇帝屡屡精简官制,国库早就入不敷出了。

    刘彻尚为太子时,曾入中央官署协从理政,对大农府的难处也是知悉的,却也没打算削减官吏秩俸。

    现今大汉吏治清明,不可否认高薪养廉的国策也是起了不小作用。

    官吏手头宽裕,也就不敢冒太大风险去贪污受贿,固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毕竟暂时看来还是有效的,况且朝廷也养得起。

    刘彻不是甚么愤青公知,头脑发热就去冲撞体制。

    想要破坏行之有效的现行体制,又想不出更好的新体制替代,这就是后世华夏所谓的“公共知识精英”愈发被人民看破手脚,愈发唾弃的原因了。

    整天就会胡说八道,这类人别说治理国家了,小区的居委会大妈都比他们有管理能力啊。

    近年来,大汉朝廷屡屡出兵征战,大肆筑城铺路,又要治理大河,财政支出极为庞大,国库压力很重。

    颁布田税新法后,各项配套的行政措施也要耗费大量公帑,譬如太仆府砸下重金的诸多育豚苑,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更遑论全数回本。

    别说刚接任大农令未满两年的东郭咸阳撑不住,就算换了前任曹栾来,也不可能凭空筹措到这笔巨款。

    刘彻犹豫多日,终是准允大农府暂且从项王藏宝所获中挪出二十万金,作为应急之用。

    说实话,若非事出无奈,刘彻是不愿动用这批黄金储备的,因为社会财富实质没有增加,骤然向市面增大硬通货币的投放量,是存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