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

是犹有过之,且巽加王朝极力弹压佛教,致力复兴婆罗门教,面对外族入侵时可不会搞甚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要真刀真枪上阵厮杀的。

    穿越者轻轻松松就能引领华夏皇朝征服全世界,那仅是历史小白文的妄想。

    大汉军力再强,劳师远征两万余里,与本土作战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巽加士兵浴血厮杀,且不说打不打得赢,若巽加王朝全力征兵,近三千万的庞大人口基数,征发的兵员数量该是何等庞大?

    数百万头猪站着不动,任你斩杀,都能把你活活累死!

    何况巽加人不是游牧民族,是会筑城的,且有不少雄城,大汉想要完全征服巽加王朝,得动用多少兵力,后勤补给跟得上么?

    汉军就算打赢了,征服了巽加王朝,真的划算么?

    别扯甚么开疆拓土,仔细算算付出与收获,权衡利弊得失,就该晓得硬干是不行的,得多动动脑子。

    刘彻此番之所以派兵西征,仅是想顺带给巽加王朝个狠狠的教训,迫使该国向大汉开放海禁。

    没错,开海禁!

    巽加王朝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还有“海军”,只是相较于其陆军的实力,海军就差得远了,若放在大汉,连水师都称不上,顶多可称为舟兵。

    然正是如此落后的巽加舟兵,遇着大汉南海水师的战列舰群时,竟还不识趣,硬要作死,意图阻止大汉战舰行进,直到被南海水师轰沉大半舟楫,才是逃之夭夭。

    关于此事,还得话说重头。

    去岁初夏,大汉南海水师的战列舰群从胥浦军港,绕行中南半岛,穿越麻六甲海峡,一路还算顺风顺水,又因早已多次派遣船舰先行勘探过航线,故只花去月余光景便是抵达夫甘都卢。

    因着哀劳与大汉已互递国书,结下邦交,且约定哀劳非但不会阻碍夫甘都卢与大汉往来,更会出面协助打通大汉与夫甘都卢之间的海上商路。

    夫甘都卢本就是哀劳的附庸国,现下哀劳发了话,岂敢有半分轻慢,早是依着汉使的要求,在南边划出块地界,供大汉修筑海陆码头。

    大汉非但遣使前来,更是派了不少将士从陆地横穿中南半岛,硬是从胥浦城抵达夫甘都卢,途中自是不免要向哀劳借道,好在只途径哀劳国的南部边陲,又颇为豪爽的向哀劳支付了不少“借路费”,故哀劳也没太过计较。

    大汉向夫甘都卢索取的地界,位于其国南端近海,即为后世缅甸的仰光地区,位于伊洛水(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附近,船舰经由百余里的入海水道,便可进入莫塔马湾。

    仰光的海港条件和番禺颇为类似,而南海水师大营正是番禺军港,故皇帝刘彻才费尽心思交好哀劳,从而兵不血刃的从夫甘都卢手中获取了仰光地区。

    大汉不但要在仰光兴建海陆码头,将之作为军港,更要设立军镇,开放边市。

    虽说海上商路应能打通,但万余里的漫长海路还是稍显麻烦,要生生绕行整个中南半岛。

    若在仰光也有港口和边市,日后汉军甚或汉商从身毒诸多获取奴隶和各类资源后,就能选择是否在仰光卸货,直接经由陆路运往胥浦城,再从胥浦港重新装船,运送回大汉内地。

    后世华夏政府费尽心思想在缅甸租借港口,不也正是出于此等考量么?

    现下大汉想要做成此事,无疑是要方便得多,仰光和胥浦在手,结合陆运和海运,大汉日后要与身毒诸国通商自是更省时省力。虽说仰光和胥浦相距两千里,且无甚么沥青大道相连,然比起万余里的海路,走陆路还是轻省得多。

    别看南海水师的战舰群只花了月余光景,然途中是以外海航行的方式,直接横渡了暹罗湾,少走了两千里的近海航线。

    现下大汉的大部分民用商船且不提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