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百九十六章 再次攻城

…”

    李世民停顿了一下,道:“但是,朕还想试一试,先定下十日之期吧,这十日内,我王师不计代价不择手段攻打安市城,就赌这十日内能不能攻下它,若十日仍无法攻克,朕便下旨拔营北上,依子正所言,直取都城平壤。”

    李素嘴唇蠕动几下,很想说战场上战机瞬间万变,十天时间已经能发生很多不可测的变故了,然而再想想李世民刚才这番话,分明已是接纳了自己的进谏,若还是不依不饶反对,恐怕今日又会和李世民不欢而散,不欢而散是小事,怕就怕李世民索性否决了自己的进谏,横下心在安市城下跟杨万春斗个你死我活。

    看李世民的表情,李素不怀疑他真会这么干,自己的谏言李世民本就答应得有些犹豫,显然从李世民的内心深处来说,他是很不愿意放弃攻打安市城的,答应十日后拔营北上,只能算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见李素欲言又止,李世民似乎知道他心中所思,于是叹了口气,道:“朕也有难处,朕举倾国之兵东征,你们臣子百姓眼里看到的,是每一场战争的胜负,是占了多少国土,杀了多少敌军,可是朕的眼里却不能仅仅只看到这些,朕还要顾忌到大唐境内士子百姓和世家门阀的心思,朕在高句丽战场上的一举一动都被天下人密切关注着,若是战事不利,大唐的世家门阀笑话的不是数十万将士,而是朕这个皇帝……”

    “子正试想,若咱们将士在安市城下只攻打了一天,发现无法攻下便灰溜溜的撤兵改道而去,传到大唐后,世家门阀将会如何看朕?攻打安市城的战略记之史书,传之后世,千年以后的后人将如何看待朕?所以,朕必须要在安市城下再试一试,试试能不能攻下它,若是十日以后仍攻不下,那时再撤兵北上,朕也不会有太多的压力了,子正明白朕的意思吗?”

    李素点了点头,他完全明白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跑得太早了没面子。

    或许是知道李素最近心中有怨言,而李世民也不可能随时随地拿帝王威严解决臣子内心的怨气问题,所以李世民今日的姿态已经算是摆得很低了,语气温和,动情晓理。

    李素知道,能达到目前这个结果已经很不容易了,只是心中隐隐还有一些不太妙的预感,这种预感只是毫无来由的直觉,无法说出口,想了想只好算了。

    这场战争究竟打出什么结果,胜也好,败也好,李素已觉得问心无愧了。

    ****************************************************************

    第二日,中军帅帐擂鼓聚将,君臣再次商议攻城事宜。

    震天雷的作用在这一战里被大大削弱,那么剩下的便只是常规的攻城手段了。

    自古以来攻城手段繁多,上天入地,放火,挖地道,收买内应,公然招降等等,为了拿下一座城池,从古至今可谓用尽心思,当然,其中的过程不知还要付出多少条人命为代价。

    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的也是攻城,如何用常规的办法,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时间攻克安市城。

    招降大抵已是不可能了,杨万春是高句丽国中的枭雄,这个人谁都不服,只服自己。他的用兵手段诡谲莫测,十分高明,昨日两军一场攻守下来,竟被他完全占据了上风,而且李世民丝毫不怀疑,只要杨万春不主动放弃安市城,这座城池他能守半年以上,人家既然占着上风,当然不可能招降他,说不定此刻的安市城中,杨万春正打着招降李世民的主意呢。

    君臣聚在帅帐内,商议了整整一天,却仍商议不出太有效的办法。

    安市城位于高句丽南部,它的四周地势平坦,不依山不靠水,四面城墙首尾相连,是个椭圆形状,城墙下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