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85章 追上台电的机会

   据李浩说,他的消息来源肯定没问题,就在一周前还有人在深海见过毛新力。他得到消息还专门跑了过去,只可惜去晚了。

    两天后,胡杨带着林嫣等人来到了魔都。

    从机场回到“老洋房”,胡杨给孟如松打了一个电话。有些情况需要提前和孟如松沟通一下,等明天他再去拜访章汝霖。

    晚上,孟如松独自前来,胡杨和他也没出去,就在家里一起吃了晚饭。

    “胡总,我长话短说。目前公司就下一代制程工艺的方案,分歧很大。我的意见是直接跳过9o(Nm)制程,开始力拼65(Nm)制程工艺。”

    这次分歧之所以巨大,包括章汝霖在内的部分人,都认为孟如松的方案太激进。

    一代一代制程工艺,就像是向上攀登的每一个阶梯。孟如松现在想要一步跨越两个阶梯,自然也孕育了极大的风险。

    “孟总,技术上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你可以给我说说你的真实想法吗?另外,实现跨越式发展,你有多大的把握?”

    在胡杨的记忆中,芯通国际历史上曾经就有过这样的跨越。当时,芯通国际从28(Nm)制程工艺,跳过了2o(Nm)制程的研发,直接进入到14(Nm)制程工艺。

    不过这一次的跨越发展只能说是成功了一半,因为芯通国际当时卡在14(Nm)制程工艺好几年,量产的时间也一再推迟。

    正是由于时间上的耽搁,三星跨入了7(Nm)制程时代,而台电居然攻克了5(Nm)制程工艺的技术难关。

    所以,胡杨对于这种跨越,喜忧参半,他不敢贸然表态。

    “胡总,把握肯定是有的,我估计成功率应该在7成左右。我是这样考虑的,如果我们一直被台电、三星甩开一到两代的技术差距,企业真的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孟如松相信自己的研发团队,更相信自己。

    目前,三星和台电也都在拼65(Nm)的制程工艺。如果这个时候芯通国际也加入进来,一旦成功,公司和行业巨头的技术差距直接归零。

    “孟总,这事儿我需要广泛的听取意见。这样,后天咱们一起开一个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把各自支持和反对的理由都说清楚,我们再做决定。你看这样可好?”

    胡杨心里是倾向孟如松的,但他不能只听孟如松一个人意见就做决定。

    孟如松点点头,他晚上过来也没指望胡杨能当场表态,他只是想尽量说服胡杨。

    翌日。

    胡杨专门去拜会了章汝霖,同时也想听听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章汝霖虽然和孟如松一起挂着公司的ceo,不过他不能太劳累,平时也就在建厂的事情上管得多一些。

    至于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章汝霖很少过问。

    这一次要不是由于孟如松的方案引起的争议太大,他也不想站出来发声。

    “胡总,我反对孟如松的方案。咱们做企业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功近利。你想过没有,万一这两步并作一步跨不过去,企业会损失什么?我在这里可以告诉你,企业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士气和时间,甚至将永远失去和三星、台电平起平坐的资格。”

    章汝霖的想法,比较趋向于稳扎稳打,不赞成这种跨越式发展。

    “嗯,你们两方面的意见我都会认真考虑,明天咱们开个会吧。会上大家可以好好争论,然后拿出一个方案来。”

    企业有争论很正常,但最终要确定一个方案执行。

    章汝霖也明白这一点,他想了想说道:“那就明天下午,通知各位董事也到场开会。”

    “行,章博士你还是要多休息,凡事以身体为重。”

    胡杨随即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