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二五章 内情不济

军要斗食,可手上除了个清洁溜溜的邯郸,一城也无。

    他索性撕破脸,带北军冲营,从章邯手上强夺了近七成仓存,章邯的军队散遍赵地,一时难集,就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与王离从此不相往来。

    这出闹剧演了整整一个月,三月十二,王离兵发巨鹿,想扫定赵国,一雪前耻。

    章邯听说王离动了,反而不急了。他在刺原收拢粮秣,安坐壁上之观,只静等着王离出丑。

    于是,王离东进,夺占曲梁,直扑巨鹿。赵柏退无可退,唯有一面命张敖催促宋义赶路,一面集结邯郸、修武、巨鹿兵将,整合出七万余卒,交给彭越迟滞王离。

    彭越打得异常辛苦。

    无论王离的战术战策有多保守老旧,可北军的战力摆在那里,又岂止于凌驾。

    想在没有高城为凭的野外以赵卒挡住北军,难若登天。

    但彭越心知,赵国存亡如今就系在他一身,他必须把王离拖住,甚至还要留出余力防备章邯,绝不容有失。

    他再一次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袭扰,分割,化整为临。

    七万良莠不齐的兵马被他分成两部分。

    一部三万,领将李良,以精骑强兵,虚设旗帜远远吊在王离侧翼,摆出随时决战的架势,又绝不让王离揪住尾巴。

    另一部四万,由他自领,手下皆是几路败卒残兵,以及从修武回来的轻兵弱旅。

    他把这些比民兵只多了经验的残卒分成人数不等的七八十份,散遍原野,只攻后勤,而且不予饭食。

    想吃饭就去抢,抢百姓是抢,抢王离也是抢。

    饿极了的兵卒们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进取心,不仅促成了邯郸郡南大规模的移民潮,还让王离的后军一日三惊,有好几次险让彭越得手,夺了粮去。

    眼下粮比命重……

    王离在心惊肉跳当中放缓了行速,每每都要扫荡周边百里,才敢前行五十。

    只可惜宋义辜负了彭越的努力。

    楚军北进,在白马津渡过大河,行至安阳(此邯郸郡安阳县,位在邯郸西南,非代郡安阳)而停步,一驻就是四十六日,每日只操练论战,不予进兵。

    项籍通过雍商得知了章邯与王离闹掰的消息,思度章邯缺粮,王离将弱,心里不免火热起来。

    一方面,他想击破秦军,为战死的叔父项梁复仇,另一面,先入定关中者王的允诺也在不断啃噬他的耐心。

    刘季正在广袤而空虚的中原顺风顺水,他却被宋义拖在这里!

    项籍心里愤恨,就找到宋义,要求进兵。

    “上将军,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老实人宋义不这么想。

    赵军独抗四十万秦军半岁,毁敖仓,间二将,秦军早不复半年前气吞天下之势,赵柏的声望由此高绝,隐隐已经取代楚王,成为抗秦的领袖。

    原本三国合纵,再裹上偏安的燕韩和灭亡的魏国,盟主的名望可以让楚王扳回一城,但项籍不愿交出田假,六国合纵就只剩下两国联军,谁为主盟都得二说。

    既然秦人日暮,宋义不得不考虑以后。

    雍在北,越在南,皆不思进取。唯楚赵共居中原繁盛,这两国中,究竟谁能站稳脚跟,为天下共主?

    似乎……是赵。

    赵国虽与大雍打过战,但人家认错态度良好,赵柏与李恪还有旧交,无论如何,李恪与雍都没有理由偏帮楚国。

    所以,赵柏该死,赵国该灭。哪怕不死,这一次也要赵国耗干国力,从此沦为楚国附庸。

    他苦心劝项籍:“鲁公明鉴,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