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八六章 渑池会之九,多疑

后的钱买现在的所需。

    但李恪不打算牺牲大雍,或是说以后大秦的利益,就清清嗓子说。

    “诸位,其实你们的关注重点错了。”

    “错了?”

    这一场,对商贾事一窍不通的诸王基本没有发言权,列国的发言权大体掌控在主管后勤与民生的丞相手上,而真正与李恪唱对台的则是联军的三大辎重长,楚之项伯,汉之萧何,赵之张耳。

    “先说议价,大雍集商所的议价并不是官府主导,而是综合定价。”李恪清清嗓子,开始忽悠,“这个议价是怎么出来的?”

    “首先是原料。大雍掌天下生产,原料自然也来自天下。诸位主管各地……”

    “各国!”萧何更正。

    李恪耸耸肩,萧何的坚持有其道理,经过了昨日会盟之后,诸国正经反秦,已经不再是流寇,而是反王。

    所以从礼仪来说,大秦如今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逆王,这些国也是逆国,再称某境某地,只显得大秦没有器量。

    李恪从善如流:“诸位主管各国商贾事,当知道集商所有一份料价表,是商团与诸国物物相易的主要依据,也是工坊收买物料的标准价目。”

    “料价,工价,利润,这是工坊环节。”李恪从虚空一摘,仿佛摘了一颗果子。

    “集商所竞单,官府抽税,这是派单环节。”李恪又摘一颗果子。

    “商贾送单,盈利,这是交易环节。”李恪摘下第三个果子,双掌一合。

    “三环合一,便是现在的议价,官府不做任何干预。”

    张耳疑惑道:“可我听闻,大雍在议价时会以倍翻……”

    “这是谣言!”李恪郑重其是,“甚五倍议价,三倍成标,这种谣言朕亦有耳闻。然诸位想,商贾贾物得利在其,价再高,官府也取不到中利,何必干预?此商贾奇货可居之法,唯利耳!”

    他振振有词,说的话也叫人无法反驳。

    商贾贱人耳,在各国都受歧视。听闻在雍国好些,可也仅高于归夷,与化入华夏的夷牧等同。

    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为国利损人,可也,但为区区商贾之利,损人而不利己,焉能无智?

    看来,果是遭了商贾巧舌之道!

    李恪微微一笑:“再言授信。”

    众人精神俱是一震。

    “授信是个新事务,列位都不太清楚其考量。首先,此是商会行为,非雍廷之行为,损、益皆商会自担,与雍无关,与秦更无关。”

    项伯试探问:“那我等若是不予偿还……”

    “皆商会之得失,雍廷不会干涉。”李恪笑了笑,“然,商会之间多有联络,朕听闻其授信之事亦诸会共担,所以不偿,可能会使商团敬而远之,这也是商会能予诸位唯一的威胁,不值一提。”

    众人的脸色都有些怪。

    放了早几年,这些商贾来与不来与诸国确无干系,可现在……似乎咬紧牙关也得偿啊。

    李恪又说:“各国之授信,与国力,占地,往日贾事,每月与每年交易额皆有关联。譬如你六国,楚、齐、汉、燕、韩,自高而低,与国力相似,然何以赵高予他人?”

    张耳皱了皱眉:“莫非,敖仓?”

    李恪一点头:“敖仓一单,商贾获利良多。得之利,自授之信,列位想提升授信,与其说朕,不如想想如何完善商律,使商贾在各国往来便利,此两全其美之法。”

    第二日,小事。会盟谈了一日商贾,最终共议,战为国事,不妨民生,无论战至何时,皆不得妨之商旅。

    皆大欢喜。

    会后,范增笑着宣布休会一日,明日由楚设宴,于会盟台宴请诸国。

    这让李恪不由想起历史上的鸿门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