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六章:邓通的转变

了许久。

    刘恒将手中那卷看完后,起身伸了个懒腰,毕竟看了这么多卷,一直坐着有些累了,这时本来陈安的当值时间应当已经到了,但刘恒没有开口陈安就是不能离开的。

    终于刘恒开口了,但却不是换班的消息。

    “陈安,前几日的策问答卷,朕看了这么多,就这一份比较符合朕的心意,你也看看,好好学学!”刘恒指着案几上的那卷说道。

    陈安对于给自己看还能理解,毕竟这不是刘恒第一次这么做了。

    之前直不疑因为金子的那件事被刘恒知晓后,刘恒大力的赞扬了直不疑,把直不疑也安排到了自己身边,也给直不疑看过一些其他大臣的奏章,询问了意见;对于直不疑的答案认同却又不满意,认同是因为直不疑和刘恒是一类人,喜欢安定的那一类人;不满意则是直不疑的回答太过平常了,没法让刘恒解决掉当前的问题;而今天他所看到这篇文章……

    陈安无法理解的是刘恒后面所说的学习?

    陈安从刘恒的案几上拿起那卷奏疏《举贤良对策》,分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有关“明于国家大体”,用以前五帝来举的例子,说五帝贤明,亲理政事,各项措施深得百姓拥护,所以气候调和、四季分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灾无疫、百姓安康;这就是符合天地之意,明了治理国家的要领所收到的功效。

    第二部分是有关“通于人事始终”,用三王之事来阐明,三王时期有关政事都是与臣子共同商议,决定大事,以人为本,制定政策符合民情;对于自己憎恶的不强加于人,对于人们向往的不强令禁止;这样做后使百姓和睦,国家太平安宁,君王地位稳固;这就是明了一切根据人情来办事的功效。

    第三部分有关“直言极谏”,用了春秋五霸来举例,五霸自己的能力不如大臣,所以将事务交予大臣处理。而大臣制定法令,以“兴利除害、尊主安民”为目的,而不是“苦民伤众”;如若法令不合理,提请君王指出更正,不使害民;对于君王的暴虐行为,不应顺从,要帮忙纠正,不使国家受害。纠正和补救君主的过失,显扬君主的功德,使君主内无邪恶的行为,外无污浊的坏名声。这样来辅佐君主,可以说是直言极谏之士了。